专注国际教育,提供高质量的择校服务。
微信小程序
国际学校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国际学校公众号

政策解读

010-51268841

400-805-3685

报告建议北京降低流动儿童入学门槛 取消“五证”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6-26 10:10:34

  北京市社科院23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建议,北京应切实降低公立学校或政府委托办学点的入学门槛,取消“五证”,切实保障在京打工子弟的受教育权益。

  6月23日,北京市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北京举办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4-2015》。

  北京流动儿童比例较高 入学“两难”

  流动儿童是指在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城市生活半年以上、年龄在15岁以下的儿童。上述报告指出,就北京而言,城镇中流动儿童占比为36.28%,这意味着,在北京每10个儿童中就有近4个儿童是流动儿童,在全国的城市中属于流动儿童比例较高的城市。

  “北京流动儿童入读公立学校存在门槛高、难以进入等问题,具体来说,有些流动儿童的家长难以得到进入公立学校所需要的五个证书或证明。”报告指出,所谓“五证”是指,家长或监护人本人在北京暂住证、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证明、证件。

  报告称,这“五证”对于大多数农民工来说是严格而苛刻的。因为流动儿童的家长,大多数是建筑工、运输工、清洁工、家政服务者、小商贩、菜农等,他们往往不属于某一固定的单位,因此,没有单位会给他们开具盖红章的证明信。

  报告指出了流动儿童入学存在的两难境地:国家一方面要求流入地政府保障随迁子女教育,另一方面要求严控超大城市人口规模,现实情况是,地方政府只能通过设置入学门槛,迫使学生返乡上学,大量流动儿童因为入学困难被迫返回老家成为留守儿童。

  “而随着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的建立,流动儿童由于在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没有加入学籍管理系统,所以在回到老家以后,依然不能就读家乡的公立学校。”报告指出。

  建议降低门槛 取消“五证”

  “城镇化过程中的城市人口控制需要在社会公正的基础上采取多元化的设计思路,城市发展与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益并不矛盾,可以在二者之间寻找到一个结合点,实现双赢。”报告认为。

  报告建议,政府要树立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执政理念,使流动儿童有学上。要针对现实中的不公平现象,完善现有的与义务教育相关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切实降低公立学校或政府委托办学点的入学门槛,取消“五证”,切实保障在京打工子弟的受教育权益。

  同时,对民办的流动儿童学校,改变强制关停、强行拆毁的做法,转而做到积极引导、帮助扶持。

  报告还建议,要吸纳社会资源,尊重和鼓励民间组织的参与,使流动儿童上好学。鼓励和支持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事业,广泛吸纳社会资源,采取多种办学渠道,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质量良好的学校教育。

  “北京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不要单单从资源紧张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要以包容的精神和负责的态度,对待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让农民工及其后代感受到首都的宽容博爱,而不是冷漠和排斥。”报告称。(完)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经授权后方可发布,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联系邮箱:2498144268@qq.com

( 2023年春季招生报名正在进行中,为避免疫情结束后出现扎堆咨询,无学位等情况,建议家长登记抢先报名咨询!)
国际学校预约看校/在线报名入口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用户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国际学校院校库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报考资格测评 开放日免费预约
    电话咨询
    010-51268841 400-805-3685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15910788502

    张老师

    用手机号进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招生政策随时看

    小程序
    关注小程序

    关注小程序

    学校简章学费随时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