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级经济师《农业实务》预习(七)
来源:中华考试网发布时间:2011-12-31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与荷兰政府联合召开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通过了《登博斯宣言》,对可持续农业作了经典定义。这个定义有四个要点:第一,“不造成环境退化”,即人类与自然建立一种非对抗关系。第二,“技术上适当”,生态经济系统得合理化,以最为适用合理的技术为主导。第三,“经济上可行”,要控制投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避免国家财力和农户财力不支。第四,“能够被社会接受”,生态环境变化和技术革新所引起的社会变化,应当控制在社会承受范围之内。
总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很丰富,虽然迄今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但有三点是获得共识的:第一,都强调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权益作为换取当今发展的代价。第二,均认为可持续农业要兼顾经济的、社会的和生态的效益。第三,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要素。“软件”是指可持续农业的外部环境,即人们的观念、政策体制等,“硬件”是指技术上的创新。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生态可持续性(基础):自然过程及生态系统的永续生产力和功能
社会可持续性(目的):发展机会的代际平等和代内平等
经济可持续性(主导):产量的持续性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国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严重问题,如下:农业资源锐减、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剩余劳动力数量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