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辅导资料:溶血性贫血

来源:考试吧发布时间:2013-11-27

  一、发病机制:

  1.红细胞易于破坏寿命缩短

  (1)红细胞膜的异常

  (2)血红蛋白的异常

  (3)机械性因素

  2.异常红细胞破坏的场所:

  (1)血管内:血型不合、PNH。

  (2)血管外: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二、临床表现:

  短期大量血管内溶血: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血红蛋白尿、黄疸,严重者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慢性溶血:以血管外溶血多见,有贫血,黄疸,肝、脾大三大特征。

  三、实验室:

  1.提示红细胞破坏:

  (1)血管外溶血:

  a.高胆红素血症

  b.粪胆原排出增多

  c.尿胆原排出增多

  (2)血管内溶血:

  a. 游离血红蛋白血增高

  b. 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

  c. 血红蛋白尿

  d. 含铁血黄素尿

  2.提示骨髓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检查:

  a. 网织红细胞增多

  b. 周围血液中出现幼稚血细胞

  c.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3.提示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实验室检查:

  a. 红细胞形态改变

  b 吞噬红细胞现象及自身凝集反应

  c. 海因小体

  d. 红细胞渗透性脆性增加

  以上是小编辑整理的有关内科学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纠错

我要收藏】 【进入社区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