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1.根据《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海洋主管部门在核准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后,应当将核准后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备案。 A: 上级海洋主管部门 B: 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 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 当地人民政府 参考答案:C 2.根据相关规定,新建、改造含硫分大于()的煤矿,应当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煤炭洗选设施。 A: 1% B: 1.5% C: 2% D: 2.5% 参考答案:B 3.下列符合钢铁投资建设项目的最低条件的是()。 A:烧结机使用面积130平方米 B:电炉容积50吨 C:焦炉炭化室高度达到3.4米 D:转炉容积150吨 参考答案:D 详细解答:钢铁投资建设项目最低条件的相关规定为:“烧结机使用面积达到180平方米及以上、焦炉炭化室高度达到4.3米及以上,高炉容积达到1000立方米及以上、转炉容积达到100吨及以上、电炉达到60吨及以上。” 4.根据《关于制止水泥行业盲目投资的规定》,以下不属于严格禁止新建和扩建的水泥项目的是()。 A: 机立窑 B: 新型干法窑 C: 立波尔窑 D: 湿法窑 参考答案:B 详细解答:《关于制止水泥行业盲目投资的规定》指出:各地要根据水泥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加快淘汰现有立窑及其他落后工艺水泥的目标和进度,并严格禁止新建和扩建机立窑、于法中空窑、立波尔窑、湿法窑水泥项目。 5.根据2007年最新修订的《电石行业准入条件》,新建电石企业电石炉初始总容量必须达到()kV.A及以上。 A: 25000 B: 50000 C: 75000 D: 100000 参考答案:D 详细解答:2007年最新修订的《电石行业准入条件》规定:新建电石企业电石炉初始总容量必须达到100000kV.A及以上,其单台电石炉容量≥25000kV.A.新建电石生产装置必须采用密闭式电石炉,电石炉气必须综合利用。鼓励新建电石生产装置与大型乙炔深加工企业配套建设。 6.为满足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要求,实现合理规模经济。新建和改扩建机焦炉炭化室高度必须达到()米及以上,年生产能力()万吨及以上。 A: 4.3 50 B: 3.4 60 C: 4.3 60 D: 5.3 50 参考答案:C 7.《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规定,热网区外和未进行集中供热的城市地区,不应新建产热量在()以下的燃煤锅炉。 A: 2.2MW B: 2.4MW C: 2.6MW D: 2.8MW 参考答案:D 详细解答:《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提出,城镇应统筹规划,多种方式解决热源,鼓励发展地热、电热膜供暖等采暖方式;城市市区应发展集中供热和以热定电的热电联产,替代热网区内的分散小锅炉;热网区外和未进行集中供热的城市地区,不应新建产热量在2.8MW以下的燃煤锅炉。 8.以下不符合《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关于工业锅炉和窑炉采用烟气脱硫设施时技术选用应考虑的主要原则的规定的是()。 A: 脱硫设备有主要工艺参数的自控装置 B: 安装二氧化硫和烟尘在线监测装置 C: 脱硫产物和外排液无二次污染且能安全处置 D: 脱硫产物应稳定化或经适当处理,没有二次释放二氧化硫的风险 参考答案:B 9.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关于“污泥处理的有关技术和要求”,以下不符合的是()。 A: 城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可采用卫生填埋方法予以妥善处置 B: 经过处理后的污泥可供农田使用 C:采用延时曝气的氧化沟法、SBR法等技术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泥需达到稳定化 D:日处理能力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污水二级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宜采取厌氧消化工艺进行处理 参考答案:B 详细解答:污泥处理的有关技术和要求如下。①城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应采用厌氧、好氧和堆肥等方法进行稳定化处理。也可采用卫生填埋方法予以妥善处置。②日处理能力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污水二级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宜采取厌氧消化工艺进行处理,产生的沼气应综合利用。日处理能力在10万立方米以下的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可进行堆肥处理和综合利用。采用延时曝气的氧化沟法、SBR法等技术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泥需达到稳定化。采用物化一级强化处理的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须进行妥善的处理和处置。③经过处理后的污泥,达到稳定化和无害化要求的,可农田利用;不能农田利用的污泥,应按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卫生填埋处置。 10.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的有关要求,填埋场填埋终止后,要马上进行的工作不包括()。 A: 生态环境恢复 B: 继续引导和处理渗沥水 C: 继续引导和处理填埋气体 D: 土地开发利用 参考答案:D 详细解答:相关规定为:填埋终止后,要进行封场处理和生态环境恢复,继续引导和处理渗沥水、填埋气体。在卫生填埋场稳定以前,应对地下水、地表水、大气进行定期监测。卫生填埋场稳定后,经监测、论证和有关部门审定后,可以对土地进行适宜的开发利用,但不宜用作建筑用地。 |
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科目 |
主讲老师 |
精讲班 |
考题预测班 |
报名 |
||
课时 | 试听 | 课时 | 试听 | |||
周建勋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 冯老师 | 40 | ![]() |
10 | ![]() |
![]() |
环境影响评价师论坛热贴: |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2012年环评师考试相关法律法规精选试题汇总 |
|
阅读下一篇:2012年环评师考试相关法律法规习题及答案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