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试题(6)
来源:育路教育网发布时间:2011-11-0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知识是工具,无所谓善恶。知识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美德与知识的关系不大。美德的真正源泉是智慧,即一种开阔的人生觉悟。德行如果不是从智慧流出,而是单凭修养造就,便至少是盲目的,很可能是功利的和伪善的。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
A、工具智慧修养 B、善恶觉悟修养
C、知识善恶美德 D、知识美德智慧
2、著名的人类学家理查德·利基在追踪人类学革命过程时曾专门提到学术假设与“社会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他说:“简要地来看过去一些年里曾经提出的用来解释最早的人科物种是怎样起源的几种假说,有趣的是当每一种新的假说流行时,它常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气候。”实际上九百多年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议,其所以跌宕起伏、毁誉不一,也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着九百多年的“社会气候”。
上面这段话最想表达的是( )
A、学术假设与“社会气候”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B、理解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议,应考虑当时的社会背景
C、后人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议受当时的“社会气候”影响
D、后人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议均不能反映当时的真实情景
3、孔子之所以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历史上不乏抬升甚至无限拔高孔子的时代,但是也有贬低、丑化甚至妖魔化孔子的时代。这些起起伏伏丝毫没有影响孔子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导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的崇高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儒学,还包括诸子百家在内的诸多思想与精神。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的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
A、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B、孔子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导师
C、孔子代表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D、人们在不同时代对孔子有着不同的认识
4、欧洲对中国的深层影响,绝不仅限于“大国平衡”和“欧洲智慧”。事实上,中国转型期遇到的许多问题,在欧洲早年发展的历程中,都可以看到影子。因此,仔细研究欧洲早年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历程以及市场经济的各种模式,对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
A、欧洲经验对中国的转型有重要影响
B、中国急需研究欧洲早年的社会发展历程
C、中国可以借鉴“欧洲智慧”解决转型问题
D、欧洲对中国的影响不仅限于“大国平衡”和“欧洲智慧”
5、麦田怪圈是在麦田或其他农田上,透过某种力量把农作物压平而产生出的几何图案。此现象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引起公众注意。目前,有众多麦田圈事件被他人或者自己揭发为有人故意制造出来以取乐或者招揽游客。但是,麦田圈中作物的“平顺倒塌”方式以及植物茎节点的烧焦痕迹并非人力所能做到的,至今对于该现象是何种设备或做法能够达到还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此点也是外星支持论者的主要物证基础。
下列对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麦田怪圈是指出现在麦田上神秘的几何图案
B、麦田怪圈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
C、麦田怪圈既有地球人所为,又有外星人所为
D、目前关于麦田怪圈的形成原因还处于争议中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