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试题及解析(一)
来源:育路教育网发布时间:2011-11-0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 D[解析] 根据文意可知,空白处与“有效沟通”成反义对应关系,排除AB两项;又由关联词“甚至”可知,填入的词语应比“无可奉告”形容的程度弱,故排除C项。D项,“照本宣科”比喻死板地照现成文章或稿子宣读,不能灵活运用,即不注重有效沟通。本题正确选项为D。
2. A[解析] 第一个空,“毋庸讳言”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一语中的”指一句话就说中要害;“不置可否”指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即态度不明朗;“毋庸置疑”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不置可否”明显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第二个空,“窒息”强调受压迫,“厌倦”表示反感,“咋舌”强调害怕得不敢说话,但“厌倦”不能与“罪恶”搭配,“丑恶”不会让人害怕得不敢说话,故排除BD。本题正确答案为A。
3. B[解析] “折射”与最后一句搭配不当,排除A项;“包含”与“教养”搭配不当,排除D项;“打造”与“国家形象”搭配不恰当,故排除C项。“塑造”与前文的“按照国际认识”搭配最为恰当,表示有一定的人为成分。本题正确选项为B。
4. A[解析] “古老的音乐”明显不符合文意,先排除B项;“流动的音乐”与建筑形象不符,可排除D项;由“建筑是展现无遗的思想和情绪,是活着的古代史和近代史”可知,所填词既要和音乐搭配,又要反映建筑和音乐之间的联系。“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是艺术的至理名言。A项比C项更为贴切,意境更为深远,故本题选A。
5. C[解析] “伦理的归伦理,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表明伦理、道德、法律应该互不干涉,接着假设法律干涉伦理或道德,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第一个空应填“干涉”的近义词,排除AD两项;第二个空,“适得其反”与“最终导致法律不被遵守”搭配更为恰当。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