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国考行测《数量关系》:专家剖析12数学热点题型

来源:华图教育发布时间:2011-11-0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公务员辅导咨询

汇集公务员培训权威机构,权威解答公务员考试相关问题

zaixuanzixun

    2.工程问题

    此类问题是有实际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的题目,也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热点题型。2007年国考题第57题就是一道工程问题。一般来说,工程问题的难度并不太大,关键在于求解时将涉及分式的运算,造成很多考生不知如何快速求解,甚至有些考生由于紧张造成错解。

    工程问题的发展趋势很明晰,从最早涉及一家“工程队”;直到后来涉及两家“工程队”,这两家有时候合作,有时候还会互相“捣乱”(水管流水问题);现在多为三家“工程队”,这下题目则热闹很多,有时候一家单干,有时候两家合作一家歇着,有时候三家齐上阵……各种组合方式。

    想快速、准确的解决这类问题,最佳方式可以概括为“题目让我求什么我就求什么、没让我求的量我大可扔在一边不去理会”,及所谓的“设而不求”。

    以2007年第57题为例来说明这个快速求解的方法。

    一篇文章 ,现有甲乙丙三人,如果由甲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 10 小时完成,如果由乙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12 小时完成。现在先由甲丙两人合作翻译4 小时,剩下的再由乙单独去翻译,需要12 小时才能完成,则,这篇文章

    如果全部由乙单独翻译,要( ) 小时能够完成。

    A .15 B .18 C .20 D .25

    假设甲、乙、丙分别用A小时、B小时、C小时可单独完成任务,则根据题意,

    前两式相加可得 ,代入第三式可得,

    解得,B=15小时。

    这道题的问题只需要求出B,但是为了求解B,我们需要引入A、C两个变量。如果花费了时间求A、C,不仅容易错,还浪费了时间。

    对于工程问题来说,其题目可变空间并不很大,但是随着题目难度的增加,今后工程队的数量可能还会逐渐增多。如果能真正掌握“设而不求”的思想,即便是100个工程队在施工,我们也不会害怕了。

    3.“人数”问题

    这里的“人数”大了双引号,原因是“人”字可以变为“题”、“天”……等多种类型的事物,但是这些题目具有共同的特点,也具有共同的解法。

    最早的人数问题是这样,2004年国考题A类试题第46题。

    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为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没有及格的有4人,那么两次考试都及格的人数是( )。

    A. 22 B. 18 C. 28 D. 26

    逐渐演化成了这样的问题,2005年国考题一卷第45题。

    对某单位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喜欢看球赛、电影和戏剧。其中58人喜欢看球赛,38人喜欢看戏剧,52人喜欢看电影,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8人,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6人,三种都喜欢看的有12人,则只喜欢看电影的有(  )。

    A.22人 B.28人 C.30人 D.36人

    在2007年的国考题第50题中,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小明和小强参加同一次考试,如果小明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 3 / 4 .小强答对了 27 道题,他们两人都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2 / 3 ,那么两人都没有答对的题目共有:

    A .3道 B .4道 C .5道 D .6 道

    对于“人数”问题,通用的解法,也是不会错的解法,也是当题目变得越来越难时,求解速度会越快的解法就是利用“文氏图”。

    就拿最简单的2004年国考题B类试题第46题来初步体会一下文氏图的作用。

    用一个图来表示学生考试及格情况。其中横线以上代表第一次及格的人,竖线以左代表第二次及格的人。由此可知,A代表两次都及格的人,B代表第一次及格但第二次没及格的人,C代表第二次及格但第一次没及格的人,D代表两次都没及格的人。则根据题意,

    A+B=26 A+C=24 D=4 A+B+C+D=32

    前三个式子相加,减去第四个式子可得,A=22人。

    这只是文氏图的最简单应用,随着题目的变化,图的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只要能掌握这种方法,所有的“人数”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由于本身“人数”问题的题目其方法单一,因此在题目发展的过程中,加入了其余的数学运算元素。比如2007年的这道国考题就需要利用“整除性”先确定题目的总数,之后还需要利用“不等式”来求解。因此今后的人数问题将会演变成综合了整除、不等式等一系列其他数学运算元素的综合性题目。

    以上列举出了三类在国家公务员考试题目当中连年出现的试题,对于15道数学运算题目来说,这三类问题是无法覆盖整个题目类型的。这里仅仅罗列出它们,让大家看到冰山一角。总体说来,近年来的数学运算题目发展趋势是由单一性问题转变为综合性问题,由纯运算问题转变为需要进行一定逻辑判断再进行运算的问题。

    三、资料分析部分

    对于资料分析部分我们大可不必细谈,因为大家也都能看出,近年来资料分析试题中的图形题只有一道了,而剩下的三道题目中或是两道表格题目(2006年国考题),或是两道文字题目(2007年国考题)。因此在无形中,增加了题目的阅读量。

    另外,综合性资料的题目也是近几年的热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表格与文字结合起来的综合性题目。

    对于解决资料分析题目来说,图形题最具有直观性、其次是表格题目、最后是文字型的题目,因此在解答过程中完全可以先解答图形题目,再解答表格题目,将文字题目甩在最后解答。

    以上篇幅介绍了数学试题近年来的发展规律,对于每一类题型的一些关键点,以及08年国考试题的变化趋势。这些还只是浅层面的剖析,因为每一部分的题目还没有跳出每一部分的范围。

    对于国家公务员考试来说,行测的五大部分是一个整体,那么从深层次考虑,这五大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这五大部分之间的题目变化有没有共同的趋势,如何站在整个公务员考试这个更高的层面来看待数学试题的变化?这些问题我们将利用后续特定的篇幅向各位进行详细的解答。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全方位公考复习攻略

更多>>

公考交流

进入论坛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