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第一节环境容量分析方法 一 基本概念 环境容量: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或者在保证不超出环境目标值的前提下,区域环境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 (1)大气环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①选择总量控制指标:烟尘、粉尘、SO2 ②对所涉及的区域进行环境功能规划,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 ③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④结合当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 ⑤结合开发区规划分析和污染控制措施,提出区域环境容量利用方案和近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2)水环境容量与废水排放总量控制主要内容 ①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因子:COD,氨氮。 ②分析基于环境容量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和基于技术经济条件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③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应根据环境功能区划规定的水质标准要求,选用适当的水质模型分析确定水环境容量。 ④对于现状水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水体无足够的环境容量可利用的情形,应在制定基于水环境功能的区域水污染控制计划的基础上确定开发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 ⑤如预测的各项总量值均低于上述基于技术水平约束下的总量控制和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总量控制指标,可选择最小的指标提出总量控制方案;如预测总量大于上述两类指标中的某一类指标,则需要调整规划,降低污染物总量。 二 大气环境容量 1.大气环境容量的基本属性 特定地区的大气环境容量与以下因素有关: (1)涉及的区域范围与以下因素有关 (2)空气环境功能区划及空气环境质量保护目标 (3)区域内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 (4)区域大气扩散、稀释能力 (5)特定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沉积、清除机理 2.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熟悉) (1)修正的A-P法 该法是最简单的大气环境容量估算方法。其特点是不需要知道污染源的布局、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就可估算指定区域大气环境容量。 ①根据所在地区按《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 13201—91)查取总量控制系值。 ②确定第i个功能区的控制浓度: ③确定各个功能区总量控制系数A值: ④确定各个功能区允许排放总量: ⑤计算总量控制区允许排放总量: (2)模拟法 该法是利用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开发活动所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是否会导致环境空气质量超标。模拟法适用于规模较大、具有复杂环境功能的新建开发区,或将进行污染治理与技术改造的现有开发区。 ①对开发区进行网格化处理,并按环境功能分区确定每个网格的环境质量保护目标 ②掌握开发区的空气质量现状 确定污染物控制浓度 ③根据开发区发展规划和布局,利用工程分析、类比等方法预测污染源的分布、源强和排放方式,并分别处理为点源、面源、线源和体源。 ④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的空气质量模型或经过验证适用于本开发区的其他空气质量模型模拟所有预测污染源达标排放的情况下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 ⑤比较 和 如果影响值超过控制浓度,提出布局、产业结构或污染源控制调整方案,然后重新开始计算。 ⑥加和满足控制浓度的所有污染源的排放量,其和可视为开发区的环境容量。 (3)线性优化法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Q≥0 3.水环境容量分析(熟悉) 水环境容量是水体在环境功能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所能接纳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 (1)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如常年径流的河流、湖泊、近海水域应估算其环境容量。 (2)污染因子应包括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重点污染物、开发区可能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和受纳水体敏感的污染物。 (3)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明确受纳水体不同断面的水质要求,通过现有资料或现场监测弄清受纳水体的环境质量状况,分析受纳水体水质达标程度。 (4)在对受纳水体动力特性进行深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水质模型建立污染物排放和受纳水体水质之间的输人响应关系。 (5) 确定合理的混合区,估算相关污染物的环境容量。 |
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科目 |
主讲老师 |
精讲班 |
考题预测班 |
报名 |
||
课时 | 试听 | 课时 | 试听 | |||
周建勋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 冯老师 | 40 | ![]() |
10 | ![]() |
![]() |
环境影响评价师论坛热贴: |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2012年环评师考试技术方法考点47 |
|
阅读下一篇:2012年环评师考试技术方法考点4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