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条件、城市规划设计条件 第一节基本知识 一、自然条件 1.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的依据是地形图(或现状图) 地形指地表面起伏的状态(地貌)和位于地表面的所有固定性物体(地物)的总体,主要是采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间距,其疏密反映了地面坡度的缓与陡。根据坡度的大小,可将地形划分为六种类型,地形坡度的分级标准及与建筑的关系见表1—1. 表1-1地形坡度分级标准及与建筑的关系 类型坡度值坡度度数建筑区布置及设计基本特征 平坡地3%以下00~1043‘基本上是平地,道路及房屋可自由布置,但须注意排水 缓坡地3%~1043‘~5043’建筑区内车道可以纵横自由布置,不需要梯级,建筑群布置不受地形的约束 中坡地10%~25P43‘~14002’建筑区内须设梯级,车道不宜垂直于等高线布置,建筑群布置受到一定限制 陡坡地25%~50002‘~26034’建筑区内车道须与等高线成较小锐角布置,建筑群布置与设计受到较大的限制 急坡地50%~100&034‘~450车道须曲折盘旋而上,梯道须与等高线成斜角布置,建筑设计需作特殊处理 悬崖坡地100%以上>450车道及梯道布置极困难,修建房屋工程费用大,一般不适于作建筑用地 注:摘自《建筑设计资料集6》(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进行地形坡度分析时,需要根据一定的坡度,求出等高线间对应的长度d. 等高线截距d的计算公式为: d=h/iM 式中d一一与需要坡度相对应的等高线截距(m); h一一等高距(m); i——路线坡度(%); M——所用地形图的比例尺分母数。 在地形图中,用地物符号表示地物(地表上自然形成或人工建造的各种固定性物质),如房屋、道路、铁路、桥梁、河流、对应的等高线截距树林、农田和电线等;用文字、数字等注记符号对地物或地貌加以说明,包括名称注记(如城镇、工厂、山脉、河流和道路等的名称),说明注记(如路面材料、植被种类和河流流向等)及数字注记(如高程、房屋层数等) |
辅导科目 | 精讲班 | 讲师 | 在线购买 | ||
课时 | 试听 | ||||
一级建筑 | 设计前期设计 | 34讲 | ![]() |
宋卫东 | ![]() |
建筑结构 | 34讲 |
曹明铭 |
|||
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 | 40讲 |
曹明铭 |
|||
建筑材料与构造 | 40讲 |
宋卫东 |
|||
建筑经济施工与设计业务管理 | 32讲 | ![]() |
曹明铭 | ![]() |
|
作图(场地设计) | 16讲 |
宋卫东 |
|||
二级建筑 | 场地与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与详图 | 40讲 | ![]() |
宋卫东 | ![]() |
建筑结构与建筑设备 | 40讲 | ![]() |
宋卫东 | ![]() |
|
法律 法规 经济与施工 | 40讲 | ![]() |
吴新江 | ![]() |
建筑师论坛热贴: |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2012年二级建筑师《建筑结构》辅导资料9 |
|
阅读下一篇: 2012年二级建筑师《建筑结构》辅导资料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