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网
 自考动态  报考指南  考试政策  复习指导  课程设置  自考试题  自考就业  考生故事  助学单位  自考论坛 
 公共课: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经济类: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法学类: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文学类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高校招生  网络课堂

自考30年:从装卸工到硕士生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7-05 10:13:26  来源:育路自考网
  • 文章正文
  • 资料下载
  • 自考圈
  • 论坛

    “黄皮书”,这是自考英语专业考生对专业课教材的戏称,而这些教材对于李树君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2011年6月15日,李树君拿到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他以403分专业第一的成绩成了国际关系专业综合政治方向的一名研究生。他觉得这一刻来得太仓促,自己还没有为它做好准备。他觉得这一刻来得太缓慢,因家庭困难16岁就辍学当装卸工,他把青春中最宝贵的时光都镌刻在了那几十本黄色封皮的自考教材中,“在理想和现实的鸿沟中挣扎奋斗了10年。起先,我觉得我会大哭一场,然而这一刻却出奇平静。”李树君说,在某种程度上,他更愿意把考研(微博)视为自考之路的延续,而其成功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正是自学考试为这位曾经只有初中学历的打工少年架起了跨越人生鸿沟的桥梁。

    第一份工作是装卸工

    2001年3月,李树君来到北京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到一个库区当临时工,与一批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一起开启了打工生活。白天他们挖沟除草、清理垃圾,晚上就在站台上卸货。为了每月多赚30块钱,李树君主动承担了每天打扫库区厕所的任务。现实中的一切,给这个16岁少年造成的心灵冲击远比肢体的疼痛深刻得多。那段岁月,他夜夜难眠,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让他无法逾越,辛苦一个月赚下375元钱的艰辛在他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只有在梦中他才能重逢那眷恋的课堂、朝夕相处的老师与同学。

    2001年9月,李树君来到一家出版社做书库保管员,一干就是3年。对于一个打工者来说,这算是很稳定的工作了。这份工作使他有机会整天与书打交道,填充了他离开学校后内心的孤寂,而且经常有机会到各高校去送书。名牌院校那浓郁的书香气息、良好的学习氛围、高大的校舍……冲撞着他求知的心灵。在北京住久了,出去的机会多了,李树君逐渐了解到除了参加高考(微博)考上正规大学以外,国家为因种种原因不能上大学的人们提供了很多求学机会。这样,自学考试就成为他重新学习、改变人生的“天赐良机”。

    黄皮书是最美的风景

    2004年底,李树君揣着4年打工的积蓄,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北京城市学院培训中心报名。他知道,参加自考可以给他带来希望,如果失败,也可能把他拖入更深的绝望当中。身边人的不解甚至是嘲笑,让他感到了沉重的压力。“那时亲戚朋友、邻里街坊几乎清一色地认为我作出了个荒唐的决定,无非浪费几年时间去白白扔掉几万块钱。”

    上课的第一天,他又遇到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课堂上,老师讲课用的全是英文,他如坐针毡,几乎一个完整句子都听不懂。他突然发现,由于荒废了4年学业,自己的基础甚至达不到自考英语专业的入门水平。“打工生活是艰辛的,但总归是有多大力气使多大力气,可学习上遇到困难,感觉有力气也没处使。”他知道自己无法回头,只有奋力一搏才能证明自己的抉择是正确的。“仔细想想,自己之前已经经历了那么多磨难,现在磨难再多点又算什么呢?”遇到了挫折,李树君有时甚至会回到以前工作的单位,再帮着抱几摞书,“忆苦思甜”来激励自己。

    之后的6年,李树君就再也没有睡过一次懒觉。宿舍里每天起得最早的是他。6点半灯一亮,他就拿起那几本“黄皮书”,一头钻进自习室,而每天最后一个回到宿舍的人也是他。起初,“黄皮书”里那一串串单词,在他眼里有很多都只是陌生的字母组合。于是,他把书里每一个陌生单词都通过查字典背下来。别人看一小时就复习好的课文,他会足足复习一个星期。

    “北京的春秋两季多美啊,可我入学后就很少再看一眼窗外的风景,因为自考也总是安排在那个时候。”对于他而言,同龄人那些五彩斑斓的娱乐活动离他很遥远,他的目光只是一直驻留在那黄色封皮的自考教材上,字里行间都浸满了他青春的汗水。

    自考之星最爱助他人

    “5年拿下自考本科,这并不值得炫耀。”然而其中甘苦,李树君自己最清楚。他认为,学习刻苦归刻苦,但绝不能闭门造车。李树君从来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完成学业之余还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倾其所能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自考同路人,也因此成了北京城市学院的一位“名人”。

    参加自考后不久,李树君就向学校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入党后,他一直谨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李树君知道,在自考生的大家庭里,还有很多人像他一样因贫困而中断学业,或者正在经历着种种挫折。身为班团支书和学校活动的积极分子,他不放弃任何可以发表演讲的机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大家为理想而脚踏实地地奋斗,台下很多学弟学妹边听边流下泪水。在半工半读的学习过程中,他也从那个问问题最多的自考新生,变成了最喜欢帮同学补习功课的人。一次一位同学身患重病,他主动在全校发起募捐活动,为那位同学募集了两万多元医药费。直到现在,让他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自考同路人,“有机会我就想在学习上给予他们帮助。帮助他们就是实现我人生价值的最好方式。”

    自考毕业后,李树君又向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刺——跨专业报考国际关系学院的研究生。8个月的时间里,李树君仍像复习自考时那样踏踏实实在自习室里看书。

    伴随着那一本本泛黄的自考教材,李树君也即将告别青春年少的岁月,然而他那颗积极进取的雄心却依然跳动不已。他在最近的日志中写道:“我的自考之路是一条无尽的路,我相信它会不断地延伸。心想到的地方就有路,脚走过的地方就是路。”

热门资料下载:
<
自考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自考报名咨询电话:010-51291357 51291557
热点专题
 
 自考热点关注
                        MORE>>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 北京北三环西路32号恒润中心18层1803室(交通位置图
咨询电话:北京- 010-51268840/41 传真:010-51418040 上海- 021-51567016/17
育路网-中国新锐教育社区: 北京站 | 上海站 | 郑州站| 天津站| 山东站| 安徽站
本站法律顾问:邱清荣律师
1999-2011 育路教育版权所有| 京ICP证1004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