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备考2011年环评师考试,育路教育网环评师频道特整理2011年环评师技术方法辅导资料,以供大家全面复习! (1)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处理废水就是使废水与生物膜接触进行固、液相的物质交换,利用膜内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使废水得到净化。生物膜法有滴滤池、塔滤池、接触氧化池及生物转盘等型式。 好氧生物转盘系统大多由3~5级串联模式运行,在其后设沉淀池。当沉淀池出水不理想时,在沉淀池前采用化学絮凝,及采用金属丝网筛去除不易絮凝的固体。 生物转盘是由安装在同一水平轴上的一系列相距很近的圆盘构成的(直径1.2~3.6 m),盘片上附着有生物膜。盘片部分浸在废水池的废水中,在不停的旋转过程中,生物膜和附着的污水层暴露在有氧空气中,吸收了氧气,膜上污水由膜表面滴滤进入污水中,污水与生物膜的紧密接触使细菌-底物-氧的界面不断发生变化,生物膜水层含有丰富的溶解氧。 底物和溶解氧通过混合、扩散进入到生物膜中参与氧化。水层中多余的溶解氧与池中污水混合,从而使污水曝气。转盘的作用是支撑微生物的生长,使微生物、底物和溶解氧能够接触。 转盘上生长过多的微生物在经过水池时会脱落并保持悬浮状态。脱落的固形物从生物转盘的一级流入下一级,最终进入下游的二沉池。 生物转盘处理工艺能达到二级处理水质或更好的水质。若设置多组转盘可得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2)厌氧生物处理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也称厌氧消化。 厌氧消化工艺由普通消化法逐渐演变发展为厌氧接触法、厌氧生物滤池法、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法、厌氧流化床法等。 ①普通厌氧消化池(又称传统消化池)。消化池常用密闭的圆柱形池。废水定期或连续进入池中,经消化的污泥和废水分别由消化池底和上部排出,所产生的沼气从顶部溢出。为使进料和厌氧污泥充分接触,使所产生的沼气气泡及时逸出,池内设有搅拌装置。进行中温和高温消化时,常需对消化液进行加热。 ②厌氧接触法(又称厌氧活性污泥法)。工艺上与好氧的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相类似。污水进入消化池后,迅速与池内混合液混合,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厌氧池排出的混合液在沉淀池中进行固液分离,污水自沉淀池上部排出,沉淀污泥回流至消化池。 该工艺具有运行稳定、操作较为简单、有较大的耐冲击负荷能力的特点。 ③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反应器)。废水自下而上通过UASB反应器。在反应器的底部有一高浓度(污泥浓度可达60~80 g/L)、高活性的污泥层,大部分的有机物在此转化为CH4和CO2. UASB反应器的上部为澄清池,设有气、液、固三相分离器。被分离的消化气从上部导出,污泥自动落到下部反应区。 在食品工业、化工、造纸工业废水处理中有许多成功的UASB.典型的设计负荷是4~15 kgCOD/(m3.d)。 |
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科目 |
主讲老师 |
精讲班 |
考题预测班 |
报名 |
||
课时 | 试听 | 课时 | 试听 | |||
周建勋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 冯老师 | 40 | ![]() |
10 | ![]() |
![]() |
环境影响评价师论坛热贴: |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2011年环评师技术方法辅导资料:环境保护措施7 |
|
阅读下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