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育路教育网考试阅读推荐」 跨文化交流作为商学院国际化的核心内容,已被国内众多的商学院重视。随着国内院校与国外院校的合作增多,商学院跨文化教育的模式也在不断地增加创新。众多商学院纷纷推出了包括课堂内外的种种课程活动来增加学生的跨文化体验。跨文化学习形式的已经变得多样化,而整个MBA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也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精彩的跨文化体验 上海外国语大学MBA一直以来致力于培养源自于东方的新一代复合型“无国界管理人才”, 作为上外MBA必修课程之一的《跨文化竞争力与沟通》是在此目标下的跨文化及高级管理人员软技能课程。该课程由上外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顾力行教授(Prof. Steve J Kulich)负责讲授。 11月6日上午,上外 MBA 2010级英文在职班同学与来自美国Isenberg管理学院的同学进行了一次精彩的跨国界对话。根据SISU MBA课程安排, 周六《跨文化竞争力与沟通》课程的主题为“模拟谈判”训练。 课程反馈 针对这次课程的教学系统的学生在线评价反馈,SISU MBA 教育中心教学事务部主管吴双艳老师谈到:“这次谈判活动对学生是一次很好的练习。虽然不是正式、严格的模拟训练,但是一次很好的跨文化沟通和团队建设和磨合,参与的同学都觉得很有收获。” “课程学习较为轻松,教学形式多样化,两位老师和助教轮流上课,各有特点和分工,课堂气氛活跃。另外,上课方式多样化,采取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穿插其中,总体气氛很好,我喜欢这样的方式”SISU MBA 全职班学生时婷婷意犹未尽地说。 思考无止境 SISU MBA 参与谈判同学代表们还谈到了几点思考:“通过几次与美国Isenberg商学院的学生几轮谈判交流下来,我总结了几下几点,多少可以看出中美两国MBA 学生们的差异,这或许更值得我们思考: 国内MBA的特点大多集中于以下几点: 1) 关注大方面,缺乏对于细节的考虑; 2) 勤奋、认真,常常半夜发邮件和准备 3) 谈判时更讲究技巧,迂回战略 4) 灵活,善于找双方的兴趣点 而美方MBA 学生的特点在于: 1) 细心,在决策时考虑细节全面 2) 工作和学习分的很开,休息和假期时谈判暂停 3) 比较直接,只专注在一个主要谈判条件,其他条件反而都妥协 4) 更简单和直接 这些差异的背后正是由中西文化的差异所主导,也是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更要注意的。 《跨文化竞争力与沟通》课程虽然结束了,但它带给SISU MBA 学生的思考却还在继续! |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MBA:同事之间三大问候技巧 |
|
阅读下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
|
|
|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