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选择:艺术院校 | 独立学院 | 民办高校 | 高职高专 | 出国留学 | 港澳招生 | 网络学院
 决战高考:政策法规 | 高考护航 | 各科备考 | 志愿填报 | 心理调节 | 饮食健康 | 考场内外 | 分数线 | 真题 咨询热线:010-51291357/51291557

名师指导:高考语文复习从吃透教材开始

作者:   发布时间:2010-11-04 15:36:04  来源:育路教育网
  • 文章正文
  • 调查
  • 热评
  • 论坛

    2011届高考复习已经展开。复习工作千头万绪,茫然不边,从哪里开始?建议从吃透教材开始。

    高考命题的依据是三样东西:考试手册、课程标准、教材。而考试手册与课程标准都是极其概括的表述,具体的知识点还是落实在教材的学习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联系有直接与间接之分,我们下面以2010年高考语文试卷为例对此做些梳理。

    与教材直接联系的题目:

    第16小题:“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

    (答案:化用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向和与民同乐的意趣。 )

    解析:《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沪教版第一册18课《诗二首》选了“其五”。原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既是眼前之实景,又具有象征意味,写的是隐居之乐。而此曲写尧庙祭神庆丰收的欢乐场景,抒写作者为民谋福,与民同乐的志向。

    而这道题目简直就是高一上课文《诗二首》练习二、三的翻版:

    《诗二首》练习二:分别说说《咏史》和《饮酒》两首诗有哪些意象,诗人运用它们表达了怎么的感情?

    练习三:用典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请说说《咏史》一诗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其表达效果如何?

    第18小题: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饥民赖以全活 以吾一日长乎尔

    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他植者则不然

    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恍惊起而长嗟

    D.决狱之术多如此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答案:C)

    解析:涉及到的课文有:《子路、冉有、曾晳、公西华侍坐》、《种树郭橐驼传》、《梦游天姥吟留别》、《鸿门宴》。都是经典名篇。

    更多的是与教材间接联系,现以文言知识类题目为例说明:

    第17小题: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少而所与亲旧

    (2)终身不造其门

    (3)素号难治

    (4)乃徙公治之

    (答案:(1)交往 (2)到 (3)一向(4)调任)

    解析:出自300实词的有“造”(高中)、“素”(初中)、“徙”(初中)。 “与”字也常见,高中第六册《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注释:与,交好。另有《六国论》“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与”是“结交”的意思。

    第19小题: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5分)

    (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答案:(1)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2)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 )

    解析:“狱”做案件解,《曹刿论战》中学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讽”,《邹忌讽齐王纳谏》里是指“用委婉的语言来进行劝告”,结合语境,可推断此处是“暗示、示意”的意思。

    第24小题:对“听逸者占为山居”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任凭隐居者将衡山、华山据为己有。

    B.听说逃亡者到衡山、华山安家藏身。

    C.听任出世者在衡山、华山结庐隐居。

    D.听说出世者在衡山、华山安居生活。

    (答案:C. )

    解析:沪教版高三上 《陈情表》:“愿陛下矜悯愚诚,~臣微志。 ”教材注释:任,这里指准许。根据语境可知,“听”是“听凭、听任”。

    相信在命制这些题目时教师的心目中是有教材的,是受到教材约束的,否则完全可以像2008年之前的高考那样,出现基本义项在教材中并未学过的实词。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教育网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立即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后,请及时刷新页面!               [回复本贴]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高校招生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高校招生咨询电话:010-51291357 51291557
高校招生咨询电话:010-51291357 51291557
热点专题
 
 高考热点关注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 北京北三环西路32号恒润中心18层1803室(交通位置图
咨询电话:北京- 010-51268840/41 传真:010-51418040 上海- 021-51567016/17
育路网-中国新锐教育社区: 北京站 | 上海站 | 郑州站| 天津站
本站法律顾问:邱清荣律师
1999-2010 育路教育版权所有 | 京ICP证1004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