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选择:艺术院校 | 独立学院 | 民办高校 | 高职高专 | 出国留学 | 港澳招生 | 网络学院
 决战高考:政策法规 | 高考护航 | 各科备考 | 志愿填报 | 心理调节 | 饮食健康 | 考场内外 | 分数线 | 真题 咨询热线:010-51291357/51291557

高考专家预测专业的冷热变化妙招

作者:   发布时间:2010-10-25 15:38:22  来源:育路教育网
  • 文章正文
  • 调查
  • 热评
  • 论坛

    日前,有调查公司发布了今年最难、最易就业的部分大学专业,一些媒体闻风而动,将其广为传播,其用意是鲜明且良好的,就是为后来者在求学决策时提供参考信息。但据调查报告:去年法语专业是炙手可热的就业热门,今年同是小语种的德语却成了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同样,对外汉语前两年也是热门专业,但今年却位居就业难专业的榜首。如此信息只会让求学者感到人才市场变化莫测,在决策时更加难以把握。

    谁都知道,在目前的升学就业市场上,如果能提前预测到就业时的热门专业,那么在升学时的巧妙选择即可为未来的顺利就业赢得先机。但问题是如何预测呢?一般情况下,人们都相信历史可以告诉未来,于是,专业的调查公司应运而生,每年都通过自己的调查告诉求学者当年的就业冷热门专业,但这样的报告能作为决策的参考和依据吗?从同类型专业上窜下跳的就业率数据来看,很难!去年还是就业的大热门,今年却登上了就业难的排行榜,你能确定现在选择的专业未来就业率一直稳定地表现良好吗?不能。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预测专业冷热的变化趋势呢?

    在我看来,专业的冷热变化,说到底是人才市场供求态势的反映,如何预测人才市场的供求变化趋势呢?从需求方面来讲,人才是社会经济的生产要素之一,这一特性决定了人才市场必然从属于产业市场,某一行业的兴旺发达必然带动对人才的强劲需求,而产业市场的不景气也必然造成人才需求的下降。因此,预测人才需求的关键是预测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动。另外,人才存量与人才增量的调查也非常重要,即某一行业现有人才有多少,未来几年减少多少,增加多少,相抵后是净增加,还是净减少。如此,才能为未来的人才市场的供求描绘一个比较客观合理的蓝图,而不仅仅是以当年各专业的就业数据为参考。在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态势下,绝大多数商品都是表现出略微供大于求的情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买方市场,人才市场也是如此。于是,如何分析市场需求将成为专业冷热变化的关键性因素。

    从前面我们可知,预测人才市场需求的关键是分析产业市场即社会经济的变化趋势。预测之前,我们应当看到,从行业到职业以至到专业,并不是一对一对应的,这就需要深入分析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一般来讲,行业包括了若干种职业(职位),而职业与专业又是处于一对多、多对一、一一对应的复杂关系。所以,在预测专业的冷热之前,首先应该将专业、职业、行业三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分析清楚。这三者的关系在拙著《大学专业分析》中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那么在具体预测时,我们又可以将将职业(或行业)按经济周期的变动是否变动进行分类,随着经济的波动而显著变动的行业,我们称其为变动性行业(职业),随着经济的波动而变化不大或者基本不变的行业,我们称其为稳定性行业。稳定性行业一般属于与个人、单位或者社会的基本需求相联系的行业,比如餐饮、住宿、服装、会计、医药、社会公共服务(公务员)等,此类职业(行业)基本上不用预测就可知绝对有前景,求学决策者要考虑的是你进入这些行业是否有竞争优势?另外就属于变动性行业(职业),比如家电、广告、金融、高档商品、旅游、娱乐等行业,它们会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显著变化,同时,也要注意,这些行业的变动与经济波动不都是正相关,有一部分是正相关关系,比如广告、旅游、高档商品等,也一部分与经济波动呈负相关关系,比如说,教育培训,当经济高涨时,人们更多的时间来工作,较小时间来培训;但当经济下滑,失业增多时,很多人没事做时,就会考虑充电学习。另外还有一些低端的化妆品或者娱乐业等,也与经济波动呈负相关关系,这在经济学中叫做“口红效应”。

    行文至此,我们就会对如何预测专业的冷热有了一个大致的方法,首先,我们对稳定性行业(职业)所对应的专业可以不用预测,它们肯定是有前景的。对于变动性职业,我们就先看它与经济波动呈正相关关系还是负相关关系,然后,再根据社会经济的变化趋势,确定行业以至专业的冷热。

  欲知更多热门专业报考资讯请访问育路高校招生2010最佳就业前景专业介绍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立即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后,请及时刷新页面!               [回复本贴]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高校招生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高校招生咨询电话:010-51291357 51291557
高校招生咨询电话:010-51291357 51291557
热点专题
 
 高考热点关注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 北京北三环西路32号恒润中心18层1803室(交通位置图
咨询电话:北京- 010-51268840/41 传真:010-51418040 上海- 021-51567016/17
育路网-中国新锐教育社区: 北京站 | 上海站 | 郑州站| 天津站
本站法律顾问:邱清荣律师
1999-2010 育路教育版权所有 | 京ICP证1004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