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清扫(SEISO)
3.1 定义:将不需要的东西清除掉,保持工作现场无垃圾,无污秽状态;
3.2 对象:主要在消除工作现场各处所发生的“脏污”
3.3 目的
a) 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干净;
b) 保持整理、整顿成果;
c) 稳定设备、设施、环境质量、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
d) 防止环境污染。
3.4 清扫的推行方法
3.4.1 例行扫除、清理污秽
a) 规定例行扫除时间与时段,如:
b) 每日5min5S;
c) 每周30min5S;
d) 每月60min5S;
e) 全员拿着扫把、拖把等依规定彻底清扫;
f) 管理者要亲自参与清扫,以身作则;
g) 要清扫到很细微的地方,不要只做表面工作。
• 洗净地面油污;
• 清除机械深处的端子屑;
• 日光灯、灯罩或内壁之擦拭;
• 擦拭工作台、架子之上、下部位;
• 窗户或门下护板;
• 桌子或设备底部;
• 卫生间之地板与壁面等。
3.4.2 调查脏污的来源,彻底根除
确认脏污与灰尘对生产质量的影响,如:
a) 在产品无防护层的外表面上造成腐蚀班点,使外观不良;
b) 在通电体造成开路或短路或接触不良;
c) 造成产品成形时表面损伤,影响外装质量;
d) 对光、电精密产品造成特性不稳右发生变化;
e) 对精细化工产品性能变化。
3.4.3 废弃物放置的区规划、定位
在室内外规划与定位设置垃圾桶或垃圾箱。
3.4.4 废弃物的处置
不需要之物品作废品处理清除掉。
3.4.5 建立清扫准则共同执行
a) 规定组别或个人“清扫责任区”并公布说明;
b) 责任区域的划分定期进行轮流更换,以示公平;
c) 建立“清扫准则”供清扫人员遵守。
3.5 开展清扫活动注意事项
a) 只在规定的时间内清扫,平时见到脏物也不当一回事;
b) 清洁保持是清洁工或值日人员的事,与自己和其他人无关;
c) 不把所有废弃东西立即清扫掉,扫干净这个地方,会异脏另一个地方;
d) 清扫对象高度过高、过远,手不容易够着的地方,于是就不清扫;
e) 清扫工具太简单,许多脏物无法除去。
4 清洁(SEIKETSU)
4.1 定义:维持以上整理、整顿、清扫后的局面,使工作人员觉得整洁、卫生
4.2 对象:透过整洁美化的工作区与环境,而产生人们的精力充沛
4.3 目的:
a) 养成持久有效的清洁习惯
b) 维持和巩固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
4.4 清洁的实施方法
4.4.1 整理、整顿、清扫是“行为动作”清洁则是“结果”
a) 在工作现场彻底执行整理、整顿、清扫之后,所呈现的状态便是“清洁”;
b) 清洁,在清扫方面呈现“清净整洁”,感觉上是“美化优雅”,在维持前3S的效果同时,通过目视化的措施来进行检查,使“异常”现象能立刻消除,使工作现场一直保持在正常状态;
c) 清洁的维持与工作场地环境之新旧没有关系,一个新工作场地如果5S没有做好,也只能算是三流的工作场所,反之一个20、30年的老场地,如果3S持续彻底执行,虽然并不起眼,但是内部却是干净清爽,一尘不染,则属一流一工作场所,这其间的区别,只在有无“决心”与“持续”而已;
d) 一个按制度规定清扫的场房设施,除了可使员工感觉干净卫生,精力充沛之外,更可以此提高产品质量与公司形象。因此,企业的经营者和主管门应特别加以重视。
4.4.2 落实前3S执行情况
a) 撤底执行前3S各种动作;
b) 如果前3S实施半途而中止,则原先设定之划线标示与废弃物之盛桶,势必成为新的污染而造成困扰;
c) 主管要身先士卒,主动参与;
d) 多利用标语宣传,维持新鲜活动气氛。
4.3 设法养成“整洁”的习惯
a) 没有“整洁”的习惯,则地上纸屑、机器污物就自然地视若无睹,不去清扫擦拭;
b) 环境设备,不去清拭,也就懒得去做点检;
c) 懒得做点检“异常”发生了,也无法查觉,当然现场经常产生毛病和问题;
d) 整洁是清洁之母也是零异常的基础;
e) 设法通过教育培训,参观5S做的好的现场等方式使员工因“看不惯脏污”而养成“整洁”;
f) 3S意识的维持,有助于整洁的习惯养成。
4.4.4 建立视觉化的管理方式
a) 物品整顿之定位、划线、标示、彻底塑造一个场地、物品明朗化之现场,而达到目视管理的要求;
b) 如一个被定为存放“半成品”的地方,放了“不合格品”或是一个被定为放置“垃圾筒”的地方,而放了“产品箱”都可以视为异常;
c) 除了场地、物品的目视化管理之外,对于设备、设施则同样要加强目视管理,以避免产生异常。
4.4.5 设定“责任者”,加强管理
“责任者”(负责的人)必须以较厚卡片的较粗字体标示,且张贴或悬挂放在责任区最明显易见的地方。
4.4.6 配合每日清扫做设备清洁点检表
a) 建立“设备清洁点检表”(根据不同设备制订);
b) 将点检表直接悬挂于“责任者”旁边;
c) 作业人员或责任者,必须认真执行,逐一点检,不随便、不作假;
d) 主管必须不定期复查签字,以示重视。
4.4.7 主管随时巡查纠正,巩固成果
有不对的地方,一定要沟通予以纠正。
4.5 开展清洁活动应注意事项
a) 为了应付检查评比搞突击,当时效果不错,过后谁都不愿意继续维持,称“一阵风”;
b) 简单停留在扫干净的认识上,以为只要扫干净就是清洁化,结果除了干净之外,并无其他改善;
c) 清洁化对象只考虑现场的材料和设备方面。
5 修养(SHITSUDE)
5.1 定义:通过进行上述4S的活动,让每个员工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做到“以厂为家、以厂为荣”的地步
5.2 对象:主要在通过持续不断的4S活动中,改造人性、提升道德品质
5.3 目的:
a) 养成良好习惯;
• 加强审美观的培训;
• 遵守厂纪厂规;
• 提高个人修养;
• 培训良好兴趣、爱好。
b) 塑造守纪律的工作场所;
井然有序
c) 营造团队精神。
注重集体的力量、智慧
5.4 修养实施方法
修养是5S的重心。因此,修养不但是5S,更是企业经营者和各级主管所期待,因为,如果企业里每一位员工都有良好的习惯,并且都能遵守规章制度。那么,身为经营者或主管一定非常轻松正常,工作命令的执行贯彻,现场工艺的执行,推动各项管理工作,都将很容易地贯彻落实下去,并取得成效。
5.4.1 继续推动前4S活动
a) 前4S是基本动作、也是手段,主要籍此基本动作或手段,来使员工在无形当中养成一种保持整洁的习惯;
b) 通过前4S的持续实践,可以使员工实际体验“整洁”的作业场所的感受从而养成爱整洁的习惯;
c) 前4S没有落实,则第5S(教养)亦无法达成;
d) 一般而言,5S活动推动6-8个月即可达到“定型化”的地步,但必须认真落实;
e) 5S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必须进行检查总结。
5.4.2 建立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
a) 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
• 厂规厂纪
• 各项现场作业准则
操作规程、岗位责任。
• 生产过程工序控制要点和重点
工艺参数。
• 安全卫生守则
安全、文明生产。
• 服装仪容规定
仪表、仪态、举止、交谈、公司形象。
b) 各种规则或约束在制订时,要满足下例条件。
• 对公司或管理有帮助
• 员工乐于接受
5.4.3 将各种规章制度目视化
a) 目视化的目的,在于让这些规章制度用眼睛一看就能了解;
b) 规章制度目视化的做法如下;
• 订成管理手册
• 制成图表
• 做成标语、看板
• 卡片
c) 目视化场所地点应选择在明显且容易被看见的地点。
5.4.4实施各种教育培训
a) 新进人员的教育培训:讲解各种规章制度;
b) 对老员工进行新订规章的讲解;
c) 各部门利用班前会、班后会时间进行5S教育;
d) 籍以上各种教育培训做思想动员建立共同的认识。
5.4.5 违犯规章制度的要及时给与纠正
a) 身为主管,见到部属有违犯事项,要当场予以指正,否则部属因没有纠正,而一错再错或把错误当作“可以做”而再做下去;
b) 在纠正指责时,切忌客气,客气处理不了事情;
c) 强调因事纠正,而非对人有偏见而指责。
5.4.6 受批评指责者立即改正
a) 要被纠正者,立即改正或限时改正;
b) 杜绝任何借口,“现在在作业中,所以无法……”等之类说词;
c) 要求改正之后,主管必须再做检查,直到完全改正为止。
5.4.7 推动各种精神向上的活动
a) 班前会、班后会;
b) 推动方针政策和目标管理;
c) 推行礼貌活动;
d) 实施适全本公司员工自主改善活动。
5.5 开展修养活动应注意事项
a) 只培训作业上具体操作,对“规章制度”不加任何说明或只是把《规章制度》贴在墙上,看得懂的人看,看不懂的人拉倒;
b) 急于求成,以为三两天的培训教育就能改变人的思想认识;
c) 没有鲜明的奖励制度,或执行过程中因人情因素而大打折扣,人们对《规章制度》视而不见,好坏不分;
d) 以为教育的责任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与工厂不相干,工厂只管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