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选择:艺术院校 | 独立学院 | 民办高校 | 高职高专 | 出国留学 | 港澳招生 | 网络学院
 决战高考:政策法规 | 高考护航 | 各科备考 | 志愿填报 | 心理调节 | 饮食健康 | 考场内外 | 分数线 | 真题 咨询热线:010-51291357/51291557

专家解读高考热门专业——汉语言文学

作者:杨柳 李自然   发布时间:2009-12-31 10:10:25  来源:新浪博客
  • 文章正文
  • 调查
  • 热评
  • 论坛

  【专家解读汉语言文学专业】

  专家名片

  王兆鹏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唐宋词学研究。

  莫其逊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致力于文艺理论、美学的教学与研究。

  王老师,您好!请您先谈谈自己眼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怎样的。

   王兆鹏(以下简称王):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株长青树,它并不像一夜盛开的牡丹那么灿烂。现在并在将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一专业都会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各高校历年的招生分数也很平稳。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国际影响力的扩大,目前的“汉语热”,是汉语发展的一个契机,这更多地提供了该专业人才的就业机会。

  从专业名称我们不难看出,这一专业有语言学和文学的分类,一般来说,本科阶段的学习不细分方向,语言学、文学的课程都要学习,如武大。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少数学校,本科时就会分方向。南京大学文学院分为文学系、语言系、文献学系、戏剧影视艺术系和大学语文部,如此,本科就分为文学、语言学、文献学等来学习。而北大的中文系本科就划分为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四个专业,前两年大类通学,第三学年开始进入不同专业的学习。

  各个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设置情况有区别,而就具体课程而言,语言学和文学两块,每块都有概论课程、学科史、重要的专著或原典导读课程。概论课程如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学科史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等;此外还有古代汉语、文献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学习的课程。

  莫老师,您好!现在许多学生对这个专业还不甚了解甚至有所曲解,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莫其逊(以下简称莫):可以说,没有一个良好的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基础,作为一个中国人就等于没有一个文化的根基。在中国,真正的成功人士,即便不以汉语言文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学习方向或者是工作选择,但也会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素养。以此为专业,我们会慢慢感受到汉字的巨大魅力和语言文学研究的人文价值。这是一个有关母语及其文字、文学的学科。不要一味武断地认为这是个没有“钱”途和前途的专业,这是盲目和浅薄的看法,也是很不利于同学们未来的发展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确证。虽然这些都是大道理,但确实是实情。

  王老师,您是怎么看待如今我国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方式及其人才发展?

  王: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并不是培养一门具体的技能,而是学生学习技能的素质,所以培养的人才,是基础性人才。语言、文学是人类文明发展几千年结出来的硕果,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人除了物质需求,同样有精神需求。文学是想象的、创造的、审美的,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就是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同学们要记得,文学强调积累,与中学成绩没有关系,只要喜欢学、肯学,就能学好。

  莫老师,那么您觉得什么样的考生适合报考这个专业呢?

  莫: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考生比较适合选择这个专业。对文学没有一定领悟能力的考生需要慎重考虑。文科看似比理科 “容易学”,其实这只是一些人的偏见,要真正学好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并非易事。不要抱侥幸心理,更不能退而求其次地选择这个专业,这样只会害了自己。我们以往有过这样的例子,有的同学勉强选择这个专业,最后还是不得不转到其他院系重新就读,浪费了自己宝贵的青春。

  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仅从就业来说,这个专业的人才毕业后很有可能会从事教师职业,一个好的老师除了专业知识基础要过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

  最后,是要有创新意识。我们的传统专业也需要注入新的活力,这样才能拥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立即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后,请及时刷新页面!               [回复本贴]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高校招生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高校招生咨询电话:010-51291357 51291557
高校招生咨询电话:010-51291357 51291557
热点专题
 
 高考热点关注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 北京北三环西路32号恒润中心18层1803室(交通位置图
咨询电话:北京- 010-51268840/41 传真:010-51418040 上海- 021-51567016/17
育路网-中国新锐教育社区: 北京站 | 上海站 | 郑州站| 天津站
本站法律顾问:邱清荣律师
1999-2010 育路教育版权所有 | 京ICP证1004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