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书店 学校  题库 论坛  网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郑州 | 天津
 考研网
 考试动态  报考指南  考研知识: 资料下载|考研经验|院校招生|专业硕士|考研辅导  考研教材  考研论坛 
 数学: 真题|模拟题|学习指导|讲义辅导  英语: 真题|模拟题|学习指导|讲义辅导  政治: 真题|模拟题|学习指导|讲义辅导  专业课试题  网络课程  在职研
地区信息

2010年考研政治基础哲学精品讲义七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09-08-06 08:58:57  来源:来源于网络
  • 文章正文
  • 网校课程
  • 资料下载
  • 圈子话题
  • 论坛

  这一章与其后的两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从理论上说,它并不是与辩证唯物主义并列的另一个"主义"。但从复习考试来说,这三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本章可以视为唯物史观的绪论。本章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其理论线索是以实践观为核心,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具体分析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及其功能。这一章在框架结构上的特点就是一个"基础",一个"本质",三个"结构"。即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以及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
  本章试题的特点是,既有微观上的重要性,又有宏观上的重要性。
  从微观上看,本章理论内容丰富,考点星罗棋布。几乎涉及到了全部基本概念。
  从宏观上看,本章的主要原理不仅在理论上是唯物史观体系的建筑构架,而且直接就成为了试卷上的考点.
  一、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可能考多选题、材料分析题)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存在由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构成。其最本质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总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同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二)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高频命题点】(一般考多选题、材料分析题的一个采分点)
  1.地理环境
  (1)地理环境的含义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它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成为社会存在的要素,是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理
  地理环境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
  (3)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哲学批判
  不承认地理环境对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就不是历史唯物主义。但不能把地理环境的作用夸大为决定作用,那就陷入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误区。
  (4)掌握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作用的原理的现实意义
  这一原理启示我们要重视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维护生态平衡,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改造自然环境。这是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

  2.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但人口生产本身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三)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难点】(一般考多选题)
  1.生产方式是把握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逻辑范畴
  2.生产方式的涵义和实质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生产活动)的社会形式。
  3.生产方式(即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四)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命题热点】(一般考多选题、材料分析题的一个采分点)
  (五)社会的实践本质【重点考点难点易错点】(一般考多选题、材料分析题的一个采分点)
  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这是历史观的核心问题。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
  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
  ①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人与人的关系
  ③人与其自身意识关系
  这些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
  (六)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难点易错点】
  1、社会有机体的含义
  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指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关系同时存在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
  2、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其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二、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的功能(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
  从内容上看,社会经济结构就是生产关系。
  (二)生产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一般考多选题)

  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它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构成要素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像。另一类生产力构成要素为智能性或渗透性要素,包括科技和管理等。
  (三)生产力的特性(一般考多选题)
  1.生产力的本质
  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实现物质变换的能力,其本质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
  2.生产力的特征
  (1)属人性(2)客观性(3)社会性(4)历史性
  (四)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一般考多选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本质上体现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内在结构的根本变化。在近代,生产,技术、科学的关系是以生产为起点的,而在现代,形成了以科学为起点的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过程,科学技术成为现代生产力的生长点、突破口和决定因素,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五)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
  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物质的社会关系。(1)生产关系具有客观性,本质上是生产力的社会存在形式,不能离开生产力状况任意改变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三、社会的政治结构与文化结构
  (一)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重点考点难点易错点】(一般考多选题)
  1.社会的政治结构的涵义
  政治结构(政治上层建筑)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
  ①政治法律设施:是指政党、政权机关、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实体因素;
  ②政治法律制度:是指政治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等规章与准则构成的系统。
  2.政治上层建筑是"思想的物质附属物"
  政治上层建筑这两个部分都是根据经济基础的要求,并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是"思想的物质附属物"。从其归底由经济关系决定、并且总是一定的思想意图的贯彻来说,它是通过人的思想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因而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3.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国家政权是核心。
  (二)社会的文化结构【重点考点难点易错点】(一般考多选题)
  社会文化结构的内容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意识形式

  (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特点【难点】(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  
  1.意识形态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 
  (1)意识形态的一般本质是指它作为社会意识的本质。 
  (2)意识形态的特殊本质是指它具有阶级性 
  2.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存在,但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的功能。 
  (1)不同步性(2)历史继承性(3)能动的反作用 
  (四)文化及其社会功能【难点易错点】(一般考多选题、材料分析题) 
  1.文化的涵义和社会功能 
  狭义的文化就是指社会文化结构。 
  广义的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人化"。 
  2.文化的社会功能。知识传承、教育塑造、认识功能、凝聚民族精神。 
  3.先进文化的定义 
  先进文化是指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 
  4.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内容)
  (1)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当今时代,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建设的内容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
  ①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建设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③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④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热门资料下载:
考研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聂荣  纠错
报考直通车
 
报名时间:2010年10月10日——10月31日网上报名,
11月10日——11月14日现场确认。
报名地点:报名地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在高校设报名点。
考试时间:2010年1月10日、11日初试,3月试复试。
                       MORE>>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