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书店 学校  题库 论坛  网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郑州 | 天津
 成人高考网
 考试资讯  报考指南  专科起点  高中起点  录取分数  招生简章  成考教材   人大成考   网校课程
   专升本大学语文|英语|高数一|高数二|政治 高升本语文|英语|数学(理)|数学(文)|历史|地理|物理|化学  高校信息  复习指导  经验分享  成考论坛
地区信息

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1

作者:不明   发布时间:2009-07-22 15:35:14  来源:网络
  • 文章正文
  • 网校课程
  • 资料下载
  • 圈子话题
  • 论坛

考试大纲要求

  考试大纲对本章的具体要求是:

  1."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国体、政体、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等基本概念".

  2.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和生产关系在社会结构中的基础地位、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核心、文化的本质和功能等内容。

  3.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哲学部分第五、六、七章集中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第六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的作用",

  第七章"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本章的中心任务是阐明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集中讲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讲"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说,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实践,既创造了人类社会,又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其他实践活动都是由生产实践派生出来的,并且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实践又是这样或那样的依赖生产实践并为生产实践服务。

  第二个问题是人类社会是个什么样子,或者说它是由哪些方面构成的,即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本章从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这就使我们对人类社会及其有机的内在构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学习本章,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好以下问题:

  1.要掌握好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阶级、国家、国体、政体、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等基本概念。

  2.掌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文化的本质与功能等基本原理。

  3.懂得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弄清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4.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原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一、选择题

  1.在从猿到人的变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D )

  A.气候的变化                    B.生理结构的改变

  C.生活习性                      D.生产劳动

  2.区别人类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C  )

  A.是否有理性                    B.是否有语言文字

  C.是否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D.是否能思维

  3.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C  )

  A.社会关系                      B.地理环境

  C.生产劳动                      D.社会存在

  4.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B  )

  A.血缘关系                      B.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阶级关系

  5.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  D  )

  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          B.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影响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6.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能够(  A  )

  A.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          B.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C.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B  )

  A.社会风气的好坏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            D.地理环境的优劣

  ★社会存在包括三个方面: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 起决定作用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 起制约和影响作用

  8.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是(  A  )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从事社会活动的人们

  C.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D.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们

  9.历史主体是指(  A  )

  A.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人   B.社会历史规律的创造者和制定者

  C.从事社会活动的英雄人物         D.进行社会改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10.历史客体是指(  D  )

  A.地理环境                      B.社会物质财富

  C.社会精神财富                  D.历史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一切事物

  11.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D  )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

  B.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C.自然规律可以认识,社会规律变化莫测

  D.自然规律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通过人们自觉活动而实现

  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B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物的关系                   D.人与社会的关系

  ★生产力: 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界并取得物质资料的活动。

  13.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生产过程中(  A  )

  A.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D.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 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的、物质的关系。

  14.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是(  C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15.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D  )

  A.产品的分配方式                 B.产品的交换方式

  C.劳动者的分工形式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形式、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16.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在于(  A  )

  A.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劳动产品的分配是否公平          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平等

  17.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  C  )

  A.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B.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总和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 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公有制包括: 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合资企业中的公有成份

  18.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它们是(  B  )

  A.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B.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观念)上层建筑

  C.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

  D.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19.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性质的是(  C  )

  A.哲学、自然科学、语言学

  B.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

  C.政治思想、道德、艺术

  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意识形态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思想上层建筑就是,直接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并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服务。

  20.理解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钥匙是(  D  )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文化教育发展史

  C.科学技术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

  21.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  D  )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富              B.用特权侵吞公有财产

  C.劳动产品分配不均                D.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出现

  22.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准在于人们(  C  )

  A.政治态度和立场不同

  B.思想观念和信仰不同

  C.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造成的经济地位不同

  D.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3.阶级的实质是(  B  )

  A.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分工不同

  B.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C.分配不公而造成贫富不均

  D.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差异

  24.作为社会现象的阶级,它是一个(  A  )

  A.经济范畴                        B.政治范畴

  C.思想范畴                        D.文化范畴

  ★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划分阶级的标准: 谁占有生产资料,在经济地位上谁占统治地位

  25.就国家的起源来说,它是(  D  )

  A.暴力征服的产物                  B.人们相互订立契约的产物

  C.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6.国家的本质是(  C  )

  A.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机关          B.保障社会秩序安定的机关

  C.阶级压迫的暴力机关              D.调和阶级矛盾的机关

  27.区分国家类型的根据是(  C  )

  A.民族的多少                      B.疆域的大小

  C.国体                            D.政体

  ★国体: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8.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  D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国家

  从内容上看: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从形式上看:统治阶级用什么样的形式组织和管理国家

  政体: 政权组织的形式

  29.判断一个国家的性质,是看其(  B  )

  A.生产力发展的程度                B.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D.国家领导人的意志

  30.社会存在是指( C )

  A.自然界各种要素的总和            B.社会领域各种要素的总和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D.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

  ★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三方面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31.社会意识是(  A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              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社会意识包括:

  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以理论的形式出现)

  3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B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可以不依赖于社会存在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33.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C  )

  A.抛弃一切个人利益                B.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C.集体主义思想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34.先进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因为(  A  )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35.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是(  D  )

  A.自由、平等、博爱                B.人道主义

  C.享乐主义                        D.个人主义和利已主义

  36.生产方式是(  C  )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B.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的统一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D.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

  37.社会形态是( B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C.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社会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形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二、辨析题

  1.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正确)

  理由如下: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的分配方式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2)生产关系的三项内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决定作用,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④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简述: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

  或者:为什么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

  或者: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人口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错误)

  理由如下:

  人口生产只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物质资料生产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这是因为:

  (l)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人只有解决了吃穿住等生活必需品,才能进行其他活动。

  (2)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更替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

  3.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才具有反作用。(错误)

  理由如下: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2)任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具有反作用,只不过反作用的性质不同而已。先进的社会意识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通过武装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因而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人并同落后思想展开必要的斗争,对于发挥先进思想对社会存在的推动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4.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正确)

  (l)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生产方式的产生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动力。

  ②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从事政治、科学和艺术等活动的基础。

  ③生产方式最终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面貌,决定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④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最终决定着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的根本转变。

  总之,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结底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更替的历史。

  ★简述: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或者: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课程名称 精讲班 冲刺班 基础+冲刺 报名
价格   课时 价格 课时 价格


语文(专升本) 200元 试听 40 100元 试听 20 200元 报名
政 治 200元 试听 40 100元 试听 20 200元 报名
英语(专升本) 200元 试听 40 100元 试听 20 200元 报名
高等数学(一) 200元 试听 50 100元 试听 20 200元 报名
高等数学(二) 200元 试听 50 100元 试听 20 200元 报名


语文(高起点) 200元 试听 40 100元 试听 20 200元 报名
英语(高起点) 200元 试听 29 100元 试听 20 200元 报名
数学(理) 200元 试听 38 100元 试听 20 200元 报名
数学(文) 200元 试听 38 100元 试听 20 200元 报名
历 史 120元 试听 30 —— —— —— 报名
物 理 120元 试听 30 —— —— —— 报名
化 理 120元 试听 30 —— —— —— 报名
地 理 200元 试听 30 —— —— —— 报名
热门资料下载:
成考版块列表:
成考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卢雁明  纠错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成人高考科目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