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网
 自考动态  报考指南  考试政策  复习指导  课程设置  自考试题  自考就业  考生故事  助学单位  自考论坛 
 公共课: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经济类: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法学类: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文学类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高校招生  网络课堂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助学指导二

作者:不明   发布时间:2009-07-11 17:24:00  来源:网络
  • 文章正文
  • 资料下载
  • 自考圈
  • 论坛

  8、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

  答:(1)条件:土地的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的差别和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不同。(2)原因: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原因是:第一,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超额利润。第二,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业中获得的超额利润可以长期稳定地存在。(3)源泉:超额利润。

  9、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

  答:(1)条件: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2)原因: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原因是:第一,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第二,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3)源泉: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是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第九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发展

  1、垄断价格为什么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答:垄断价格形成以后价值规律依然发挥作用。原因是:(1)垄断利润是通过垄断价格而获取的。垄断价格的确定,不可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价值仍然是价格的基础。(2)垄断价格并没有也不可能增加商品的价值总量,垄断价格出现以后,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3)垄断利润仍然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可见,垄断利润的获得不过是把其它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转移到资本家手里,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破坏。所以,垄断价格形成以后价值规律依然发挥作用。

  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如何实现其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

  答:金融资本是指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其形成的途径有:首先,垄断的大银行通过贷款或购买股票来控制和支配大工业企业,或通过直接投资创办工业企业;其次,垄断的大工业企业把资本渗透到银行业;再次,在大工业企业和大银行资本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人事结合,双方的垄断资本家或其代理人互兼对方的要职。金融寡头主要通过“参与制”实现其经济上的统治,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其政治上的统治。

  3、垄断为什么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

  答;垄断是帝国主义本质的、有决定意义的经济关系,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原因是:(1)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2)垄断是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和共同基础。(3)垄断是帝国主义国家国内和国际生产关系的实质。(4)垄断的统治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其它矛盾。(5)垄断资本在经济生活中主宰了一切,必然把垄断统治渗透到上层建筑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控制着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科学、文化、艺术、教育等各个领域,垄断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答:(1)对国家垄断资本的管理和调节。国家直接对国家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进行管理和调节,并通过国家垄断资本再生产的正常进行来调节整个社会资本的再生产。(2)对部分国有垄断资本的管理和调节。有两种情况:一是国家掌握控股权的企业,其经济活动是由国家通过计划和政策进行管理和调节;二是私人垄断资本掌握控股权的企业,国家利用各种优惠条件对这类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宏观调节。(3)对私人垄断资本的宏观管理和调节。国家通过财政、信贷和其他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实现对私人垄断资本的调节和管理。(4)实行经济“计划化”调节社会经济。这种调节手段对社会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使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第十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和经济全球化

  1、垄断资本国际化怎样形成的?其实质是什么?

  答:资本国际化是垄断资本为追逐高额利润而对外扩张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经济现象。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国际化是通过国与国、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形成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体现出来,主要是商业资本的国际化。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国际化是通过资本输出并带动商品输出,形成国际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最后形成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殖民体系等体现出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垄断资本的进一步国际化的突出特点就是产业资本的国际化。垄断资本国际化和各种形式的国际垄断组织及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其实质仍然是为了谋求私人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的共同利益。这些国际垄断组织和国际垄断同盟进行的国际经济调节,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他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进入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范围和规模大大扩展,其根本原因是:(1)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2)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3)国际资本流动增强。

  3、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有哪些?

  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一)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1)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3)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国际经济调控的加强,使国际经济组织和规则不断完善,对世界经济发展起着促进作用。(4)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和国际上的一些矛盾。(二)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1)经济全球化增大了各国经济连带波动的风险。(2)经济全球化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下,会使各国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3)经济全球化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下使发展中国家付出的代价巨大,发达国家分享更多利益。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表明,它既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又带来严峻的挑战,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趋利避害,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从中受益。

  4、什么是跨国公司?怎样评价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跨国公司?

  答:(1)跨国公司是指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那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从事生产、销售、金融等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大垄断企业。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已成为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目前,跨国公司在世界生产和国际贸易中居支配地位。(2)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生产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它的发展又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全球化。(3)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对外扩张和掠夺的工具。它通过遍布国外的子公司,在经济上控制所在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在政治上干预所在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在政治上干预所在国的内政,扶植为跨国公司服务的政治代理人,建立国中之国。

  第十一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为什么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会出现两种趋势?

  答:在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两种趋势,即迅速发展的趋势和停滞的趋势。第一,经济迅速发展趋势:(1)生产力总是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中。(2)竞争促使垄断组织关心和改进技术,采用先进设备。(3)军备竞赛,客观上也刺激了技术的发展。(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允许的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的调整,这种调整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却在一定程度上给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第二,经济发展停滞的趋势:(1)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因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2)垄断还会人为地阻碍技术的进步。

  2、怎样正确认识垄断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的自我调节?

  答:当权的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本阶级的整体利益,在不触动其统治地位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可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的调整。这些调整具体表现在:(1)股份资本的产生和发展,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私人资本变成为股份公司的联合资本,这种联合资本已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已经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它自身范围内的局部调整,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2)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又一次“微调”,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日益占有重要地位,标志着有相当大的资本已在形式上取得了社会性质,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又一次较大的局部调整。(4)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联盟得到很大的发展,这种新的经济现象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继续进行部分调整。

  3、怎样认识西方国家推行的“社会福利政策”和“资本民主化”?

  答:(1)“社会福利政策”不会减轻劳动人民所收的剥削。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是把从劳动人民身上搜刮来的财富的一小部分重新还给他们,羊毛出在羊身上(2)“资本民主化”不会改变雇用工人的雇用劳动地位。工人手中掌握的少量小额股票,并不会使他们成为企业的主人,企业仍然由掌握控股权的大资本家所支配,而且工人所获得的少量股息,在其全部收入中只占很小比重,他们仍是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

  1、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答:(1)必然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殊历史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脱胎于商品化和社会化程度很低、自然经济占相当大比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我国是在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条件下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经历一个长时期的初级阶段,以完成社会主义经济的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2)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要完成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是要实现经济的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我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生产力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含义:(1)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特征:(1)以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为主导、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并存和共同发展。(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还较低,必须大力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商品经济。(4)在共同富裕的目的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3、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答: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来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它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第二,它是提高和改善劳动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条件;第三,它是从经济上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的独立自主和巩固国防的物质基础;第四,它是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物质条件;第五,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才能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条件。

热门资料下载:
<
自考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自考报名咨询电话:010-51291357 51291557
热点专题
 
 自考热点关注
                        MORE>>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 北京北三环西路32号恒润中心18层1803室(交通位置图
咨询电话:北京- 010-51268840/41 传真:010-51418040 上海- 021-51567016/17
育路网-中国新锐教育社区: 北京站 | 上海站 | 郑州站| 天津站
本站法律顾问:邱清荣律师
1999-2010 育路教育版权所有| 京ICP证1004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