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书店 学校  题库 论坛  网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郑州 | 天津
 考研网
 考试动态  报考指南  考研知识: 资料下载|考研经验|院校招生|专业硕士|考研辅导  考研教材  考研论坛 
 数学: 真题|模拟题|学习指导|讲义辅导  英语: 真题|模拟题|学习指导|讲义辅导  政治: 真题|模拟题|学习指导|讲义辅导  专业课试题  网络课程  在职研
地区信息

2009年考研政治考查重点分析之改革开放(一)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5-26 17:41:29  来源:
  • 文章正文
  • 网校课程
  • 资料下载
  • 圈子话题
  • 论坛

  题目: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评价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联系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试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作出自己的评价(包括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负面问题的看法)。

  「考点背景透析」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时值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践,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最重要的政策,也是今年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考生对这个问题应全面掌握,以便在出现这类问题时可以从容应对。

  「相关材料精粹」

  相关材料一:改革开放的哲学启示

  1.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辩证法不仅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而且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学说。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统一体现出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世界的普遍联系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经历起伏曲折的道路。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不顾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固守已经过时的生产关系,或者离开生产力的状况,主观任意地改变生产关系,都是违背这一客观规律的,必然会受到惩罚。

  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而产生的,它根源于经济基础,但作为一种超经济的力量,它又超越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3.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矛盾的观点是辩证法的核心,运用矛盾的观点于思想方法,就形成了矛盾分析方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矛盾分析方法的实质。一方面,它是有两点的重点论(全面观)。另一方面,它又是有重点的两点论。

  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评价改革开放,就可以看到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解决的是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其成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其问题是次要方面。对此要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全面、准确地对改革开放作出评价。

  4.此外,考生还可以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创新的观点、矛盾的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系统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观点等来对改革开放政策作出评价。

  相关材料二:改革开放的背景

  1.历史背景

  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胡锦涛同志有一段经典论述。他说:我们党在上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有两方面的背景。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

  2.思想前提:真理标准大讨论

  1977年,“四人帮”早已被粉碎,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却仍方兴未艾,“两报一刊”登载社论,正式抛出“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文革虽已结束,但文革期间的左倾思维仍在延续。百废待兴的中国急需“拨乱反正”。1978年,署名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炮轰“两个凡是”。在众多高层领导关注下,这篇文章随后席卷全国,点燃了一场真理标准大论战,为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正式拉开序幕,也为随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突围掘开了第一个思想豁口。

  3.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4.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月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谈话内容主要有6点:①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②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③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④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⑤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⑥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本原则,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热门资料下载:
考研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聂荣  纠错
报考直通车
 
报名时间:2010年10月10日——10月31日网上报名,
11月10日——11月14日现场确认。
报名地点:报名地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在高校设报名点。
考试时间:2010年1月10日、11日初试,3月试复试。
                       MORE>>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