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书店 学校  题库 论坛  网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郑州 | 天津
 考研网
 考试动态  报考指南  考研知识: 资料下载|考研经验|院校招生|专业硕士|考研辅导  考研教材  考研论坛 
 数学: 真题|模拟题|学习指导|讲义辅导  英语: 真题|模拟题|学习指导|讲义辅导  政治: 真题|模拟题|学习指导|讲义辅导  专业课试题  网络课程  在职研
地区信息

2009年考研政治哲学第二章易错知识点总结(一)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5-26 17:07:54  来源:
  • 文章正文
  • 网校课程
  • 资料下载
  • 圈子话题
  • 论坛

  1.物质与物质范畴的关系应该是客观与主观、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2.意识与主体是有区别和联系的两个概念。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主体是指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意识是主体的属性或功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承担者。没有意识的机体并非主体。没有主体的意识也是不存在的。

  3.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但不能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

  4.时空与时空观念不同,时空随物质运动而转移,是客观的。

  而时空观念因人而异,是主观的,是人们对时空的反映。否认时空存在的绝对性、客观性,是唯心主义的时空观,否认时空具体特性的相对性、可变性,是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5.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不是意识的源泉,也不是意识的产物。

  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即使是荒诞的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其客观原型。

  6.“存在”是个多义词,哲学基本问题中与思维相对立的存在,是物质存在,这是正确的说法;另一方面,笼统地讲存在,既可以是物质存在也可以是精神存在。因此,“世界统一于存在”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7.“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存在”的说法是错误的。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8.世界上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例如精神活动。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任何运动都有物质承担者,精神活动同样存在物质载体,同时其反映的内容也具有客观性。

  9.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既不是纯精神的,也不是纯物质的。

  10.人类世界就是精神世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人类世界是指人类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统一。它是客观世界,而不是精神世界。

热门资料下载:
考研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聂荣  纠错
报考直通车
 
报名时间:2010年10月10日——10月31日网上报名,
11月10日——11月14日现场确认。
报名地点:报名地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在高校设报名点。
考试时间:2010年1月10日、11日初试,3月试复试。
                       MORE>>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