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旧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页知识点一、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解析]如果考生知道题干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时的一个观点的话,此题很容易做出正确选择。唯心主义往往夸大实践活动中精神因素的能动方面,把实践归结为精神的活动,所以A.B两项不正确。旧唯物主义包括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或者把实践理解为人类消极适应环境的动物式的本能活动,看不到实践的能动性;或者把实践活动狭隘地理解为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活动。而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从现实生活中的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中揭示了实践的本质。因此应排除D,而选C。 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列宁唯物主义科学物质范畴的定义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页知识点一、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解析]列宁物质定义从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中揭示了物质是世界的本质,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客观性和实在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和派生性,将二者区别开来;又从二者的统一中界定物质,揭示物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具有可认知性,表明物质与意识是紧密联系的,是统一的。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应选A。 3.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的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意识能动作用问题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4页知识点三、1.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文与可之所以能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是他长期观察,对竹子有透彻了解的结果,这说明人脑不会自动产生意识,只有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反映到人脑之后,才形成意识,也就是说,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所以应选C。而A项是说意识的起源,B项是说意识的本质,D项是物质的特性,均不符合题意。 |
热门资料下载: |
考研最新热贴: |
【责任编辑:聂荣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2010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及解析014 |
|
阅读下一篇:2009年考研政治哲学第一章易错知识点总结(一) |
|
|
报考直通车 |
·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难度分析 |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真题汇 |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真题(九 |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真题(八 |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真题(七 |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真题(六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门测试参考答案及解析(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门测试参考答案及解析(二)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门测试参考答案及解析(一)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门测试(四)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门测试(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门测试(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