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原理笔记第五章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9-04-21

1、教育目的:
        即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目标和预期的结果,在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做出规定;二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主要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等两大较有影响的主要派别,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代表人物: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个人本位论 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 个人需要来确定,代表人是:卢梭、洛克、福禄倍尔等 
2、教育方针:
       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突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教育思想:
       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和时代中,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教育的认识或看法。 主要表现为教育思想,如教育方针、办学思想和各种教育观念,如人才观、质量观。 
4、素质教育包括:
        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 当代我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素质教育 
        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 
政治素质教育包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国史国情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道德素质教育包括:文明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多方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当前贯彻目的的基本要求, 
5、教育目的:
        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即不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还是理、工、农、医、师等,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是唯一的。 
        培训目标:根据教育目的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某一个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考试大|教师%站点编辑\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是多种多样的。 
        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实现。 
6、教育目的的作用: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导向作用;选择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协调作用)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说明: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 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在实际中常常可以通用, 教育目的的具体规定着: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及人的身心素质 
7、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即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体现着人的主观意志,但必须以客观存在作为依据  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对人才的需求  ,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个人全面发展最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全面发展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提出来的,马恩在全面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指出了个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分工,这种分工造成的片面发展在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里达到了最严重的程度,工场手工业工序的分工造成了劳动者身心发展被分割,劳动过程中智力和体力彻底分离和对立。

个人全面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一方面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的要求,因为大工业的本性是以现代科学基础为基础的,科技的发展带来生产过程的更新,这就要求劳动者学习掌握科学技术和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即要求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结合,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首先,为适应大工业生产要求而出现的新学科和综合技术教育,使劳动者通过学习掌握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并了解整个生产系统成为可能,其次,大工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轻了劳动的强度,使劳动者接受教育成为可能。  
资本主义的绝对矛盾限制了个人的全面发展: 
       首先,大工业生产基础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要求打破旧的分工, 并且为之创造了条件。但资本注意制度造成了新的分工,反而使工人丧失了独立性,加重了工人对资本的依附 
        其次,大工业者为缩短劳动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但大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却造成了劳动时间的延长和劳动强度的增加 
       第三,大工业生产为生产过程中的体闹结合创造了物资基础,但资本主义制度缺使劳动过程中的智力与体力进一步分离和对立 
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  
      首先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资前提 
      其次,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共产主义条件下将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第三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因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对实现共产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9、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培养劳动者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要求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质量标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10、全面贯彻教育目的:要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 
11、我国夏、商、周的学校教育,是以明人伦 为目的的,奴隶社会 
儒家思想站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建国军民的统治人才,以便化民为俗,修 齐 治 平 清朝末年新学制改革之后,教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实古希腊时期,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古希腊时期肆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无条件效忠国家的武士 
12、马克思认为,劳动能力是“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生产某中是使用价值时,就运用了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马克思曾经指出:“大工业生产的本质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马 恩 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能够实现 
13、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德育、智商、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6条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教育方针是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 
14、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个根本区别是:目的性 
15、我国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的提出是在:1949年 
16、应试教育:选拔性教育,淘汰性教育 
17、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五部分组成 贯彻全面发展教育目的,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做到,五育并重,全面发展与因才施教相结合,培养学生丰富而独特的个性, 
1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的解放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发展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实现共产主义。
19、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体力相结合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就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 
1845~19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实际上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1947年《共产主义原理》——一种全新的人 
1867年《资本论》
纠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辅导资料

教师资格考试辅导课程报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