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loo首页
>>MPA>>考试政策>>>正文

MPA(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考试大纲内容
- 论 坛 登 录 -

用 户:
密 码:

   

- 邮 件 订 阅 -

(在下框中输入EMAIL地址)

查阅往日邮件列表
 
搜职网搜索
- 考 试 书 店 -
 
 
http://www.yuloo.com 发表时间:2005-06-15 11:03 来源:中国招生考试在线

我来说几句】【我要投稿】【推荐给好友】【字体: 】【打印】 【关闭

(会员:yuloo投稿)
参与讨论:MPA(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考试大纲内容

  一、MPA简介
MPA,即公共管理硕士(英文全称为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是目前国际最为流行的管理类硕士学位之一。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从2001年起开展管理专业学位试点工作,这是我国继MBA、法律硕士等专业学位之后设立的又一个专业学位。

招生对象主要为获得学士学位后,有4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工作人员、企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人员。

学习方式以在职学习为主,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案例分析及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教学目的在于公共管理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位论文以专题研究成果、咨询报告、调研报告、政策评估、项目策划、案例分析报告、公共管理问题对策研究等为主要形式,一般学制为2-4年,提前完成规定学分修满,提前毕业,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培养院校有人大、北大、清华、北师大、北航、北科大、中国农大、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哈工大、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国防大学、中科大、西安交大等24所大学联考,统一命题,统一录取。考试科目为政治理论(招生单位自己命题、自己组织考试)、英语、管理学、行政学、数学与逻辑。考试时间为2001年10月,2002年春季入学。

二、MPA联考各科目考试大纲

数学与逻辑

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试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基本运算能力、从事管理工作的应变能力,以及运用有关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L   考试范围与要求

(一)数学部分

本部分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微积分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初步。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具有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及解决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1.基础知识

考试范围:

方程(组),指数与对数,排列与组合,数列。直线及圆锥曲线。三角函数的概念及基本关系式。

考试要求:

*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会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 能进行指数和对数的基本运算,了解指数与对数之间的关系。

* 了解不同元素的全排列数,无重复组合数。理解并会二项式展开。

* 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并掌握相关的计算。

* 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 掌握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

* 理解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中点坐标。能进行有关计算。

* 了解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方程和图形。

* 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 熟练掌握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2.微积分

(1)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范围:

函数,初等函数,极限,连续与间断,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

考试要求:

*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

* 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 理解反函数,复合函数,隐函数,分段函数的概念。

* 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式。

* 了解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包括左、右极限)的概念。

* 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

* 了解连续函数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大值、最小值定理和介值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 了解无穷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无穷小的阶的比较方法,了解无穷大的概念及其与无穷小的关系。

(2)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范围:

导数及其计算,二阶导数,微分,洛比达法则,函数的单调性及极值,函数图像的凹凸性及拐点,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考试要求:

* 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 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与经济意义(含边际和弹性的概念)。

* 会求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

* 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掌握复合函数、反函数和隐函数的求导法则。了解对数求导。

* 了解高价导数的概念,会求二价导数以及较简单函数的高价导数。

* 了解微分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 会用洛比达法则求极限。

* 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及简单应用。

* 理解极值的概念,掌握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简单应用。

* 掌握函数图像的凹凸和拐点的性质及其判别方法。

(3)一元函数积分学

考试范围:

不定积分及其计算,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定积分的概念,变上限的定积分,定积分的计算,定积分的应用。

考试要求:

* 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掌握计算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凑微分法和变量置换法),分部积分法。

* 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变上限的定积分;掌握牛顿-莱布尼兹公式,以及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会求变上限积分的导数。

* 会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面积,求解简单的应用问题。

(4)多元函数的微分学

考试范围:

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和全微分,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

考试要求:

* 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 了解多元函数的偏导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会计算二元函数的偏导数。

* 了解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隐函数的偏导数,二阶偏导数;了解全微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了解条件极值的拉格朗日乘数法;理解求二元函数的极值(包括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方法。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初步

考试范围: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事件之间的关系,事件的运算及其性质,概率及其运算性质,事件的独立性,条件概率。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方差、标准差以及它们的基本性质。

考试要求:

* 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了解样本空间的概念。

* 掌握事件与事件间的包含关系、相等关系,事件的并,事件的交,事件的差。理解互不相容事件,对立事件。掌握事件的运算性质(交换率、结合率、分配率、德摩根率)。

* 理解古典概率,独立事件和条件概率;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乘法公式。

* 理解随机变量数字特征(期望、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并会运用数字特征的基本性质计算具体分布的数字特征;掌握常用分布的数字特征。

(二)逻辑部分

考试范围:

逻辑部分试题内容涉及自然和社会各个领域,强调对逻辑关系的正确把握,考核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日常逻辑思维能力,而并非考核有关领域的专门知识。但熟悉一些逻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逻辑学的基本方法,有助于考生迅速准确地解题。

考试要求:

逻辑部分不专门考核逻辑学的专业知识。重在要求考生快速阅读文字材料,准确把握其观点与论述结构,正确把握逻辑关系,敏捷理清逻辑结构,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迅速找到正确答案。

L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限定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数学占70分,逻辑占30分。

数学基础知识约占20分,微积分约占35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初步约占15分。

题型比例:选择题(四选项单选题)20分,填空题20分,计算题30分。

逻辑试卷内容主要包括30道单项选择题。即试题先给出一段文字叙述为题干,然后提问,考生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在给定的5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答案。

 

行政学

L   考试性质

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试考生的行政学基本知识以及运用有关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行政学问题的能力。

L   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行政学的基本概念,掌握行政学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科学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行政学中的著名人物与命题,具有较好的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一)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是行政学的基础知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主要内容包括:绪论、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人事行政、行政机关管理、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协调、财务行政、行政监控、行政立法、行政方法、行政文化、行政效率、行政改革等。

(二)考试要求

1.了解和掌握行政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弄清行政学的形成和发展;明确学习和研究行政学的意义与方法。

2.了解和掌握行政环境的基本概念、行政生态模式和行政环境包括的自然、经济、政治、历史、文化、民族、宗教和国际环境等方面的内容;认识和理解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具有直接的制约作用以及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能动作用。

3.了解和掌握行政职能的含义、特性、行政职能体系的内容及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认识和理解行政职能的历史演变过程、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与方向。

4.了解和掌握行政组织的含义、特性、类型和结构;弄清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马克思主义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编制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联系实际分析研究行政组织改革的必要性和我国行政组织改革的主要内容。

5.了解和掌握人事行政的含义、特征、职能、作用;弄清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国家公务员的主要管理制度,公务员科学管理的原则、机制以及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和内容。

6.了解和掌握行政领导的基本概念以及行政领导的职位、职权与责任的含义;弄清行政领导制度、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优化、行政领导的方法与艺术的主要内容。

7.了解和掌握办公室管理的基本概念,行政工艺设计的意义、内容及计算机在机关行政管理中的运用。

8.了解和掌握行政决策的含义、特点及其分类,行政咨询的含义和特点,行政决策的地位、作用及其与行政咨询的关系;弄清实现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和合理的行政决策体制。

9.了解和掌握行政执行的含义、特征和作用;弄清行政执行的因素与障碍,行政执行中的思想准备、组织与人员落实、物质准备和制定执行计划的具体内容,行政执行中的指挥、沟通与协调、监督、控制的内容与基本方法,行政执行工作总结的作用,内容与方法。

10.了解和掌握行政协调的特点、体系;弄清行政协调的重要性和行政沟通对行政协调的意义以及行政协调的原则、程序与方法。

11.了解和掌握行政信息的基本含义、特征和作用;弄清行政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作用和基本功能以及行政信息加工处理的要求和主要方法。

12.了解和掌握行政监督的含义、特点和作用;弄清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的概况和西方的行政监督思想,现实中我国行政系统的内外监督体系、监督内容和监督形式,认识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加强的途径。

13.了解和掌握财务行政的含义与职能,国家预算的含义与作用;弄清国家预算体系和预算的审查与批准制度,财政收入的形式,国家税收制度,财政支出的原则,政府采购及其制度,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14.了解和掌握行政法治的含义与意义;弄清行政法治的基本内容,行政法治的实现途径。

15.了解和掌握现代行政管理一般方法的含义与作用;弄清现代行政管理一般方法的作用和局限,现代行政管理一般方法的正确运用和改进。

16.了解和掌握行政道德的含义、特点;弄清行政道德的功能和作用,行政道德的主要内容,建设行政道德的意义和途径。

17.了解和掌握行政效率的含义、特点、基本要素和研究意义;弄清行政效率测定的主要方法,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18.了解和掌握行政改革的含义、改革的必然性与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行政改革的进程及其经验;分析研究我国行政改革中存在的难点及解决的办法。

L   考试形式及试题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限定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试卷及题型结构如下:

(一)  内容结构

行政学基本知识:50分

实际问题分析:50分

(二)  题型结构

简述题(每题5分,共3题):15分

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其中四选项单选题20题,多选题10题):30分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5题):15分

论述题(每题8分,共2题):16分

案例分析题(每题8分,共3题):24分

 

管理学

L   考试性质

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试考生的管理学基本知识以及运用有关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L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初步但较为全面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熟悉管理学中的著名人物与命题,具备较强的分析与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L   考试内容

考试范围为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即作为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基础的一般管理学,涉及面较广,但不要求很深,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

我们主要测试考生运用管理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管理知识包括上述管理基础知识,也包括其他相关背景知识。管理知识运用能力包括综合运用能力与专项运用能力。

L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试卷满分为100分。问卷及题型结构如下:

(一)  内容结构

管理基本知识:50分

实际问题分析:50分

(二)  题型结构

简述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选择题(每小题1分形式为四选项单选题,共40分)

案例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分析题(共10分)

英语

L   考试性质

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试考生的英语阅读、表达、运用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L   考试要求

  考生应掌握英语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具有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其难度略低于全国招收硕士生入学考试中英语统考的要求。

L   考试内容和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共分为四部分:

I 词语和语法结构

  词语和语法结构占试卷总分的20%,其中词语和语法结构各占一半。词语部分包括单词和词组。本部分考试要求考生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其考试的范围包括:

1.词语部分

  (1)考生应该熟练地掌握常用词汇4000个左右及基本构词法,其中包括约10%的常用专业词汇;

  (2)考生要较熟练地掌握常用词组600个左右;

  (3)考生能根据具体语境、句子结构或上下文理解一些非常用词的词意。

2.语法结构部分

  (1)名词、代词的数和格的构成及其用法;

  (2)动词基本时态、语态的构成及其用法;

  (3)形容词与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及其用法;

  (4)常用连接词的词义及其用法;

  (5)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的构成及其用法;

(6)虚拟语气的构成及其用法;

(7)各类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宾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等)的基本用法及强调、倒装等句型或结构的基本用法;

(8)词序。

II.阅读理解

㎡㎡科普等;体裁包括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本部分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既理解正确,又有一定的阅读速度。

阅读理解包括以下两部分:

1.要求考生阅读4篇总数约为1600个单词的英语短文,根据文章内容从每个问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2.要求考生阅读一篇约400个单词的英语短文,并根据文章内容用英语简短回答五个问题。

III.英译汉

英译汉部分占试卷总分的15%。英译汉短文的篇幅为120个单词左右。要求考生正确理解原文,汉语译文无重大错误,表达通顺。

IV.写作

写作部分占试卷总分的15%。要求考生根据所规定的情景或所给出的提纲,写出一篇120个单词左右的英语短文,其内容涉及考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领域。本部分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短文要求中心思想明确,切中题意,用词恰当,条理清楚,无重大语法结构错误。

L   试卷结构

  试卷题目及计分安排为:

I.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共20题(四选项单选题),计20分。

II.阅读理解,共25题,计50分。其中A部分为选择题,共20题(四选项单选题),计40分;B部分为简答题,共5题,计10分。

  III.英译汉,共1题,计15分。

IV.写作,共1题,计15分。

[编辑:虞强辉]

我来说几句】【我要投稿】【推荐给好友】【字体: 】【打印】 【关闭

- 相关内容 -
  • MPA(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考试大纲内容 2005/06/15 11:03:34
  • more   
    - 用户留言 -
    更多留言>>

    用户名: [未注册?] 密码: [忘记了?]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