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有效性分析
论证有效性分析 (张霞24分)
高校毕业生择业之困惑
上述材料所提出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注意用人单位的任职资格要求,多参加一些经验交流会和技能培训班,拥有多种证书就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这个建议,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如果用人单位的任职资格要求只注重拥有x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那么就算毕业生拥有其他技能的培训证书再多,而根本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也未必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其次,文中提到“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也认同了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具有实际工作经验这个条件。并且,建议书中所引用培根所说的“在学问上过分用功是偷懒”,用在文中似乎不很适当,反而与建议书中鼓吹地过多参加各种培训班,交流会自相矛盾,会让高校毕业生在择业问题上更加困惑。
再次,做事情和学知识其实真正需要的是执着的精神,对于某一个问题研究精益求精。而文中建议毕业生尽可能多的参加交流会和培训班,最终可能会造成自己的专业没学好,其他的技能掌握得也只知皮毛,没有深度。况且,就算参加了一些经验交流会还是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这是无法用交流会的形式弥补不足的;还有参加了技能培训班,同样是知识领域的学习,并不能让毕业生即刻拥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也突破不了“纸上谈兵”的局限。
最后,此咨询公司认为用人单位需要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就反映了当今社会人才观的转变,似乎有些片面。人才观除了所谓的经验、能力,还有创新。协作等多方面的素质。
综述以上,此咨询公司所建议的内容有失偏颇,会误导高校毕业生择业取向,使他们更加困惑,我认为还有待权衡商讨。
柳建明 22分
值得商榷的“咨询建议”
某咨询公司因“用人单位常常需要有X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莘莘学子只能望经验兴叹”而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注意用人单位的任职要求,提前做好”。并提出了诸多实际建议措施。该“咨询建议”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其建议措施和结论仍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首先,该建议的前提建立在“用人单位常常需要实际工作经验”上,但高校毕业生不是必须找“需要经验”的工作。盲目与“有工作经验者”竟争,本身定位就存在问题,当然只能“望经验兴叹”了。
其次,以部分单位的要求而作出结论是以偏概全,必然导致结论存在一定的不可信度。
此外,在校学生虽然确实应该为就业提前准备,但试建议中的诸多措施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偏移了在校学生的正确目标。比如:虽然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但不是必须在大学期间就运用;其次,参加经验交流会对无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实践经验不是别人的经验可以替代的;再者,参加技能培训班即使能学到某项专项操作技能,但仍难突破“纸上谈兵”的局限;最后,资格证书只能证明“具备某种资格”,不能证明“知识已转化为能力”。
综上所述,该建议存在诸多偏颇之处,用之于高校毕业生,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仍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