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各国企业间的竞争亦趋于全球化。各种类型企业不管是否愿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势在必行。我国大型企业,像联想、TCL、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已经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这些企业需要一批机会型的创业企业家与一批懂得国际惯例、具有领导能力的各级职业经理人。另一方面,我国经济过去二十几年的改革,涌现出一大批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都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需要企业家的时代。造就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这种需求已经变得如此强烈,以至于整个社会都感受到了企业家短缺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培养工商界明天领袖为己任的各工商管理学院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我国企业家短缺的原因分析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比缺少资本、资源、技术更重要的是缺少企业家,没有形成一个以企业家为核心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从而使整个经济缺少活力和发展的内在冲动。许多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失败的教训就是只把眼睛盯在生产要素上,而忽视了对企业家的培养,工业企业、金融业、商业大多操纵在愚蠢的官僚和素质极差的管理人员手里,由此造成物质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十分低下,影响了资本形成率。大致说来,我国企业家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有:
1.制度因素造成的企业家人才的不到位。世界充满了中途辍学、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企业家的有些能力是天生俱有的,他们对机会的敏感性、创新性与敢于承担风险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但是这种才能的发挥需要相应的制度环境。在计划经济时期,不存在创业机会,企业领导由上级任命,创新能力得不到承认。开放改革以来,处于转轨经济时期,一批人由生存需要,成为一代私营创业企业家,但是大量生存于国有企业制度环境下的企业各级领导者,由于企业微观治理环境与宏观市场机制的不健全,成长发生扭曲。健全的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企业家成长的微观环境,完善的市场机制是企业家成长的宏观环境。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制度存在问题,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即使具有企业家素质的人能获得经营管理权,也不能健康成长。国有企业领导人在非合约性安排下的行政任命制下身兼双重资本角色:政治资本与企业家才能资本。寻求政治上的目标与企业发展的双重目标使得他们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使得目前我国企业家人才的供给严重短缺。
2.企业家的教育短缺。除少数企业家的能力是来自天生的禀赋外,大多数企业家的能力可以通过教育、经验、保健等人力资本投资从后天获得。我国长期以来忽视对企业家人才的培养,虽然我国的大学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对培养企业家问题的重视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如EMBA与MBA项目的引进,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大学开设企业家专业,专门的企业家研究与培训中心也是屈指可数。
3.企业家精神稀缺。企业家精神即创新能力、承担不确定性能力、识别被他人所忽略的机会、勇于做他人所犹豫的事情等内容。开放改革以来由于体制转轨提供了大量的创业机会,一批企业家脱颖而出,企业家精神才开始得到发扬光大,
美国企业家教育经验借鉴
企业家以承担不确定性与捕捉市场机会为特点,通过创新,“创造性的破坏”(熊彼特语),打破旧的秩序,开辟新的天地——新产品、新市场、新的资源能力、新的资源组合、新的组织方式等等。企业家的这些能力一方面与其先天的素质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外部的社会环境包括教育有关。
美国是一个企业家教育最成功的国家,美国经济在90年代之后的持续发展与其成功的企业家教育有一定的关系。美国企业家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重视企业家教育。
1.美国企业家教育的现状。到2004年为止,在美国的1600个学院和大学开设了2200多门相关课程,设立了100多个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据百森商学院和伦敦商学院联合发布的全球企业家精神监测报告(Global En-trepreneruship Monitor,GEM)显示,2001年,美国超过1500所4年制大学和学院提供了创业课程。
2.美国企业家精神教育的目标。首先是增加对新创事业创始与管理的过程的认知与了解;其次是增加学生对创业生涯职业选择的了解;再次是增加与管理功能相互关系的了解;增加对创业者特殊才能的评价,以及了解新创公司在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美国考夫曼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将企业家精神教育定义为向个体教授理念和技能,以使其能识别被他人所忽略的机会、勇于做被他人所犹豫的事情,包括机会感知、风险性的资源整合、开创新企业和新创企业管理等内容。企业家精神教育既要在机会识别、整合资源、应对风险、创建企业等方面给学员以理念和决策逻辑方面的指导,同时要在新创建企业管理方面提供学员必要的技能知识。
3.美国企业家教育的成效。从实践看,美国企业家精神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许多大学和机构在此方面做了调研。2001年GEM报告中引用亚利桑那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接受企业家精神教育的学生,相对于商学院其他专业学生而言,表现出了以下优势:在创办企业上是其他专业学生的3倍;在自我雇佣率上是其他专业学生的3倍;在年收入上高于其他专业学生27%;在占有资产上高于其他专业学生62%;比其他学生体现出更高的工作满意度。
4.美国企业家教育体系。美国企业家精神教育已逐步由单纯的创业导向教育模式拓展为以培养具有创新性、创造性与理性承担风险能力的适应新经济时代的管理人才为核心的教育体系。
加强我国企业家教育的思考
我国开放改革20多年来,中小企业迅猛发展,从2001年到2004年的短短三年间,新增企业10万余家,增长了61.05%,出现了一批生存型企业家,这些人利用了经济转轨过程的机会,出于寻找生存机会的动机,创建了一批中小企业。据《2005年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中小企业已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其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
中小企业发展是这个时代的主流,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以前那些凭着经验,凭着对本国环境、政策的熟悉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这些中小企业要进一步发展,依靠的只能是机会型创业,竞争优势的重点从企业体制、产品短缺的市场机会向效率、质量和价格转变,这就要求管理者用创新性眼光审
视环境,用创造性方式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也就是说,需要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家教育。
目前我国商学院提供企业家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是EMBA教育、MBA教育与各种短期培训班。而且这些形式的教育主要是采取传统的工商管理教育的内容。工商管理研究生、本科或本科以下层次教育基本不以培养企业家作为目标。一方面是社会对企业家人才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是教育提供的人才短缺。因此,建议非研究型大学商学院应建立多层次企业家培养体系。除EMBA与MBA教育以外,还应开设从研究生到本科生层次的企业家精神教育。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改变以前以传授知识为主,培养知识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企业家精神作为我国非研究型大学商学院的办学思想,以企业家人才做为商学院的培养目标。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主要是强调培养具有创新性、创造性与理性承担风险能力,创造能力指的是创新思维与发展机会相结合而产生的能力。当创新思维这种潜能被开发出来时,才有可能转换成实际的能力,即创造能力。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解决好两个环节:一是创新思维的培养;二是如何将这种潜能开发出来,形成创造能力。
2.以企业精神办学。捕捉市场机会,根据市场与企业对企业家人才需要的不断变化,以创新精神不断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进行大胆改革。大胆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创新与创业作为课程设置的核心,大胆改革整合原有工商管理课程。强调环境互动和应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能力,培育学员识别把握机会、创新变革等企业家能力。
3.强调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传统的工商管理教育强调的是职业经理或工商管理人员需要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包括战略管理、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等。与传统工商管理教育不同,企业家教育强调的是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将企业家精神作为培养的目标,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强调创新性思维、识别机会、把握机会、资源整合和理性承担风险五个方面。因此,教学内容主要应以这五个方面能力为导向,设置相关课程,如企业家精神、创业管理、小企业管理、创业计划、风险投资等等。
4.与中小企业建立密切的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学校要确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方向,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研究基础薄弱、整体管理知识缺乏的现状。学校要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如研究项目、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等;另一方面要使教师与学生有机会参与企业的实践,培养学生具有产业敏感性与创业主动性。
5.创办企业家研究中心,教师的科研方向应转向为产业服务。商学院的科研应以企业家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与市场、产品、组织决策、创新过程中所可能碰到的问题为中心,为发展产业服务,而评职称、评学位点要求的科研条件应与产业服务相一致,不能为了科研而科研,为了发文章而写文章。而要从创业活动中提炼出创业精神,引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