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一站式的学习教育平台

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借鉴

来源: 时间:2007-10-23 11:37:59

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立大致分为三种模式:一是集中管理模式,如美国的IBM公司;二是分散管理模式,如日本的东芝公司、德国的拜耳公司;三是行列管理模式,如日本的佳能公司。

  

  1.IBM公司的集中管理模式

  IBM拥有庞大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即知识产权管理总部,负责处理所有与IBM公司业务有关的知识产权事务。其知识产权管理总部内设法务部和专利部,法务部门是负责相关法律的事务;专利部门负责专利事务。专利部下设5个技术领域,每一个领域由一名专利律师担任专利经理。由于IBM公司是一个跨国集团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美国本土主要设有研究所,在欧洲、中东、非洲地区、亚太地区设有其分支机构。若没有设置分支机构的国家,或是由该地区各国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代理人管理;或是由邻近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如亚太地区未设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国家,由日本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统筹管理。同时,IBM公司知识产权总部对全球各子公司知识产权部门要求严格,除向总部做业务报告外,世界各地子公司化知识产权分部要执行总部统一的知识产权政策,并接受总部功能性管理。

  

  2.东芝公司的分散管理模式

  与IBM公司一样,东芝公司也十分重视企业的知识产权战路和管理,只是管理机构的体制模式有所不同。东芝公司没有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总部,而是设立知识产权本部、4个研究所、11个事业本部。在本部内设7个部门,分别是:策划部,负责推动全公司的中长期知识产权策略,管理知识产权行政事宜;技术法务部,负责处理知识产权诉讼事宜;软件保护部,负责软件著作权的登记、运用、补偿事宜;专利第一、二部,负责统筹管理技术契约工作;专利申请部,集中管理国内外专利申请事宜;设计商标部,负责设计和商标的申请、登记;专利信息中心,负责管理专利信息,建立电子申请系统。在各研究所和事业部下属分别设置专利部、科、组。同时,各研究所和各事业部均配置知识产权部,直接隶属于负责技术工作的副所长或总工程师,主要担负该研究所、事业本部的知识产权行政事务,并负责从产品研究开发初期的专利发掘、专利调查、制作专利关系图到国内外专利的申请等所有业务。

  

  3.佳能公司的行列式管理模式

  佳能公司采取的是行政管理体制模式,即公司设立知识产权法务部,至少有300名工作人员,主要业务是专利管理,直属于公司总经理之下。该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是依据产品类别和技术类别来进行的,知识产权法务部相应地按产品和技术类别分项设置。比如,在产品类别上,设置了知识产权法务策划部、知识产权法务管理部、专利业务部、专利信息部。除了按照产品类别管理的这4个部门以外,知识产权法务本部另设有7个专利部。

  

  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国外企业虽然设置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模式有所不同,但在具体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方面具有相似性。同时,由于各企业情况不同,在制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上各有侧重。如美国企业一般把人员聘用、对研究开发和知识产权的申请、知识产权许可合同的签订与实施、发生侵权后的诉讼与调解等一系列环节,都纳入知识产权管理的工作范围,并已形成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知识产权的归属。主要是针对企业职工作出的发明创造等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不同的企业采用的具体制度有所差异,如美国的IBM公司采用的是制度化的知识产权归属约定,即企业通过协议要求员工只要从公司内部取得机密信息,或从前员工完成的发明、著作等创造物中采集的信息,或因执行职务而产生的成果,应将这些成果的知识产权全部移交给公司所有。而日本的日立公司则直接通过社规规定知识产权的归属,员工的职务发明和职务外发明,权利均归公司所有。业务外发明也必须向公司报告,根据公司的需要决定归属。若员工在岗位期间完成职务发明,而在离职后一年内取得专利权,也应通知公司,由公司决定是否使用该专利。

  (2)科技人员的约束和奖励机制。企业知识产权的获得离不开科技人员。为规范科技人员的行为,美国一些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要求科技人员必须在实验记录本上记录各项实验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一套完整的发明呈报制度。通过“实验记录和发明呈报制度”,一方面保障企业对技术发明成果的有效控制和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发明过某项技术的证据,一旦发生相关的知识产权纠纷,企业就可以获得充分的法律保护。

  为了鼓励发明,国外一些企业依据发明人的成果,采用相应的累积计分制、等及奖励制和各种表彰制度。如IBM公司为激励职工发明创造,对申请专利的员工进行记点,一个发明专利记为3点,点数累计达到12点时,公司将给予3600美元的奖励;而一些企业则通过设立多种奖项鼓励员工发明创造,只要知识产权被采用,发明人就能得到奖金,即使故去或离职也能得到奖励。如东芝公司实行等级奖励制度,一般分为5个等级。如一件发明,最低奖金4000日元,最高奖金一年可达60-100万日元。

  (3)知识产权的运营和保护。引进知识产权或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固然重要,而如何利用知识产权并使其为企业带来效益同样重要。国外许可跨国公司在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产权储备的同时,通过技术的转移或扩散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更富竞争力的经营体系。这种技术转移或扩散的主要方式是“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交钥匙工程”或“直接投资”。

  知识产权的保护主要是通过诉讼的方式实现。特别是美国的一些企业将诉讼保护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通过诉讼,不仅制止了侵权行为,还因此获得巨额的赔偿。

  (4)知识产权的教育与培训。知识产权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和法律知识,这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基础。如日本的三菱公司对所有的新进人员都要集中训练,施以半天至一天的法律和知识产权课程教育;待分配至各工厂后,还要接受各工厂有关的法律训练;工作两三年后,则要接受专利方面的训练,尤其是学习撰写专利说明书;公司里的“知识产权总部”隔月发行一期公司内部知识产权刊物(IPR New曲;公司还每年举办一次知识产权周活动。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评析与借鉴

  纵观国外企业中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其共同特点是:知识产权管理属于组织战略核心部分;有一支人数可观的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奖励机制完善;情报工作沟通顺畅。

  在管理机构设置方面,国外企业
无论采取哪种机构模式,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都处于企业管理层的核心位置。但不同的模式又有各自的优点:采用集中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按照统一的知识产权战略和制度进行运作,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公司的整体利益;而在分散管理模式下,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管理既有原则又比较灵活;行列式管理模式,则有利于避免技术开发的重复进行,同时紧密结合事业部的产品策略开展知识产权管理。

  借鉴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经验,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建设应着重抓好以下下两个方面:
  首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立,应与中国的国情、企业的实际相结合。
  (1)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知识产权所占的位置有所不同,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要求和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如高新技术、文化传播等大中型企业,有必要设立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而一些小型企业,则可以确定专职人员负责知识产权管理,不必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2)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应与企业规模大小相适应。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设立直属于企业最高管理者或企业研发部门或企业法律部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而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借鉴国外跨国公司的做法,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划分为若干个职能子部门,由最高管理部门对各子部门进行管理和协调,以确保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3)一些小型企业没有必要建立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远离知识产权,小型企业也不可避免地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因此,为避免小型企业势单力薄的缺陷,可以考虑建立行业保护联盟,对侵害所属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采取联合对抗,使知识产权制度行业化、社会化。通过企业组成的行业保护联盟或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使知识产权制度行业化和社会化,也可以看成是更广义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范畴。
  其次,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建立,要突出三项制度。
  (1)激励制度。激励制度是调动企业员工从事知识创造的重要机制,企业通过不同的激励制度,鼓励员工创造新技术等知识产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前述外国公司实行的有关激励机制如累积计分制、等及奖励制和各种表彰制度等值得借鉴。
  (2)约束和责任制度。约束制度则是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避免企业知识产权通过员工泄露或流失。前述外国公司通过协议或企业规章确定知识产权的归属也可借鉴,如企业可考虑与员工签订《知识产权及保密协议》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明确职务发明创造知识产权归属,列举企业商业秘密的范围,以及员工所应承担的保密义务等。责任制度要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因管理失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责任。如引进的知识产权是过时的或根本就不存在的无效知识产权,给企业造成损失的,直接责任人应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3)教育培训制度。知识产权意识是知识产权工作的思想基础。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知识产权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其相应的知识产权事务的发展和事业的成败。教育培训制度的目的就是培养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责任编辑 梅 村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阅读全文

一站式择校服务!【免费领取】专业规划&择校方案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意向专业 :
 意向院校 :
*当前学历 :
免费领取 :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用户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评测
    相关文章推荐

    在职MBA热门关注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报考资格测评
    扫码关注
    在职研究生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64100 15901414202
    微信咨询
    用手机号进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15901414202

    张老师

    15901414201

    张老师

    15811207920

    育小路

    一对一免费咨询

    张老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