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名称
|
发表年份
|
主要内容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1925年 | (毛泽东比较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1、 关于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由中国无产阶级来领导而不能由资产阶级来领导。 2、 关于社会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⑴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⑵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⑶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⑷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比较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比较可靠的同盟军;⑸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1930年 |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1、 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 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提出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3、 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和政策。 4、 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反对本本主义》 | 1930年 | 1、 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调查同样没有发言”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口号。 2、 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3、 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并首次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从而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新道路理论提供了认识论上的依据,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因子,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 1935年 | 1、 指出当时时局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准备吞并全中国,把全中国从各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变为日本的殖民地”,中国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 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论证了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 1936年 | 科学的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 1、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而且经历了1924-1927的革命;2、敌人强大;3、人民军队弱小;4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1、4这两个特点决定了人民军队可能发展战胜敌人;2、3这两个特点决定战争的持久性和艰苦性。 |
《实践论》 | 1937年 | 1、 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⑴实践是认识的源泉;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⑶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⑷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 揭示了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⑴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⑵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由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 3、 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28
2013.04
我政治今年考了80分。虽然不算太高的分,但是仍希望我的经验能给大家一点帮助。 (1)唯物论部分......
27
2013.04
查看:2014年考研政治《邓论》精华笔记汇总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
27
2013.04
查看:2014年考研政治《邓论》精华笔记汇总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重点在第......
27
2013.04
查看:2014年考研政治《邓论》精华笔记汇总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
27
2013.04
查看:2014年考研政治《邓论》精华笔记汇总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27
2013.04
查看:2014年考研政治《邓论》精华笔记汇总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