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新东方在线

2013考研易考查分析题:政治突破内容

来源:考试大 时间:2012-12-19 15:11:58

2013考研政治突破:中国共产党对建设道路的探索;

土地政策、国共两党关系对建设道路的探索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①《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②中共八大认定我国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 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大会发言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会后,毛泽东提出 了"新经济政策"。

  ③毛泽东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包括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物质利益分配(实行统筹 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科学文化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及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57年,开始 了以"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

  ④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起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挫折,但1961年的"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与1979年新八字方针:"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相区 别)和1962年七千人大会给予了必要的调整,后来在"文革"中也出现了1975年的整顿,总体上取得了不少建设成就。

  ⑤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线是《文汇报》发表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其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⑥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要把 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为此,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 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第三,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实行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第四,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把"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 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作为努力的目标;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第五,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 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第六,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 想等。第七,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方面,警惕党在执政以后可能产生的种种消极现象。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 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该文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提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会议内容: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 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 线。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重要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农村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对外开放出现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开放格局。

  ★十一届六中全会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十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

  ★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规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十三大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包括: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才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加强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前途。

  ★十四大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由此打开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

  ★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指出了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第 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产生了三位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提出 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从我国提出复关到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历时15年,风风雨雨,几经曲折,经过努力,终于在2001年12月加入了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后,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共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大会从十个方面总结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十七大全面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概括。

  (三)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易考查分析题)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①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权利。②缺点:存在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不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错误规定。

  (2)1929年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

  (3)阶级路线和分配方法: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2.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

  ①《五四指示》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

  ②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4.建国初期

  1950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5.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0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坚决纠正"共产"风。

  7.文化大革命时期

  由于过分强调以"以阶级斗争为纲",农业生产停滞不前,后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

  8.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四)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及启示(易考查分析题)

  1.国共两党关系变化

  (1)国民大革命时期──合作(1924-1927年)

  ①原因: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②影响:基本消灭北洋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分裂(1927-1936年)

  ①原因:蒋介石叛变革命,镇压人民。

  ②影响:导致大革命失败,内战给日本侵略带来可乘之机。

  (3)抗日战争时期──合作(1937-1945年)

  ①原因: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影响:抗战胜利。

  (4)解放战争时期──分裂(1946-1949年)

  ①原因:蒋介石发动内战,实行独裁。

  ②影响:祖国至今未能完全统一。

  2.启示

  "和"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携手,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总结借鉴

  1.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才能提出 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 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易考查分析题)。

  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 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易考查分析题)。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有用

25人觉得有用

阅读全文

2019考研VIP资料免费领取

【隐私保障】

育路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

18

2012.12

2013考研政治热点预测之二——政治体制改革

  胡锦涛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一) 政......

18

2012.12

2013考研政治热点预测——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对新形势下实......

10

2012.12

2013考研政治冲刺复习吃准真题抓重点

  2013年考研政治冲刺复习吃准真题抓重点,随着考研竞争的白热化,一分决定考研成败的现象已是司空见......

07

2012.12

2013考研政治预测:13个必考时事政治热点

  叫停公路违规收费  10月7日上午9时,河南省交通厅召开关于黄河公路大桥免费的新闻发布会:从8日零......

07

2012.12

2013年考研政治分析题解答技巧

  考研政治分析题主要是考察考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具体情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

07

2012.12

2013考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变

  一、形势与政策没有变化  (一)形势与政策特别注意的内容  形势与政策国际部分特别注意以下内......

您可能感兴趣
为什么要报考研辅导班?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辅导班哪个好? 哪些北京考研辅导班靠谱? 2019考研辅导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