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报道:考后首发2012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第二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重点试题
分析题的重点首先是唯物辩证法有关原理的应用,直接和间接体现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主题、主线的新精神新思想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精神新思想;首先是直接关于唯物辩证法有关原理,包括整个世界发展的三大规律: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人的活动同规律包括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的关系。其次是唯物主义历史观有关原理的应用,主要是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回答收入分配问题;第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要是运用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原理分析资本主义的局限性,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文化建设、改革开放、学习的重要性、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参阅试题
1. 之三p110:第1 题。2.之四p6 :34 (1)。3. 之四p24 :34 (2 )。4. 之四p39 :34 (2)。
二、补充试题
(一)分析题
1.材料 1
深海中小个的龙头鱼,是各类海洋大动物(鲨鱼、海豚)的保健医生。它专门在大动物身上寻找寄生虫,以此为食。大动物也因此时常自动来到龙头鱼群中,寻求清除身上的寄生虫。同时,大动物也就保护了龙头鱼。猎豹为了求生而捕捉牛羚,牛羚为了逃生而抵抗猎豹。这样,两个相对独立的动物个体,在产生对立的同时,构成拼死搏斗的统一事物。
材料2
我们都知道,苍蝇很容易传播疾病。可是在澳大利亚,生性与垃圾、腐败物为伍的大头苍蝇,现在不但变成了益虫,还被印在澳大利亚50 元的纸币上呢!澳大利亚的城乡环境卫生和生态保护水平居世界之首。这里的公民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这使那些世代以垃圾为伴的大头苍蝇失去了生存环境,只好展翅向草原、森林、田野迁徙。久而久之,环境的改变,使苍蝇的生活习性也随着改变了。它们由原来的传播细菌,变为以吮吸植物汁液为生,飞来飞去时身上不再带有细菌,而是给植物传授花粉。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澳大利亚的苍蝇已经成为昆虫中的珍品,成为澳大利亚人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购买这种苍蝇,有的用于教学、科研,有的用做钓饵,有的还做成美味佳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 回答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分析材料2 所体现的矛盾原理。
答案要点:
(1)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各有其作用。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②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③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②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个系统的矛盾的展开和逐步解决都要经历或长或短的过程和阶段,都有其特殊矛盾。在矛盾群中又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澳大利亚苍蝇的身体存在维持原状和改变原状的矛盾,由于澳大利亚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改变原状的矛盾成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而维持现状的矛盾成为了矛盾的次要方面。因为矛盾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故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变化,改变原状的方面逐渐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使澳大利亚的苍蝇改变了性质,由害虫变成了益虫。
2.材料
1953 年,湖南省安江农校,新迎来了一味年轻教师,他就是刚从西南农学院毕业的袁隆平。安江农校,成为袁隆平人生舞台的第一站。进入 1960 年,天灾人祸带来了全国性的大饥荒,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也同样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多年来,人工杂交水稻研究一直是各国科学家难啃的“骨头”,许多水稻专家在这道难题前碰了壁。他们得出结论: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植物”,利用杂交优势,必然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
1960 年7 月,袁隆平在学校试验田偶尔发现一株穗大粒多的“天然杂交稻”,从它身上,袁隆平联想到: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只要能探索出其中的规律,就一定能够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同样,也一定能够将这种杂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顺着这一思路,袁隆平用几年时间渐渐勾勒出解决这道世界难题的蓝图:利用水稻雄性不育性,进而培育出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然后再利用“三系”进行循环杂交,就能完成不育系繁殖、杂交稻制种和大田生产应用这样一整套“三系”杂交水稻生产的程序了。
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在自然界找到天然的水稻雄性不育株,作为新的育种材料。然而,要在成千上万亩水稻田里找这么一株特殊的稻穗,无异于大海捞针。从 1964 年6 月20 日开始,袁隆平挤出教学后的业余时间,每天头顶烈日,脚踩污泥,弯腰驼背地寻觅那神奇的“不育”稻株。虽然历经坎坷,袁隆平始终是世界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领头雁”,他创建了一门系统的新兴科学——杂交水稻学;这位中国知识分子几十年的研究成果,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
考试须知:首发2012考研真题 ♦2012考研时间安排 ♦准考证下载入口
考前必看:应考须知 ♦考场查询 ♦答题技巧 ♦考前准备 ♦如何拆试卷袋
复习备考:政治时事汇总 必背考点 预测试题 ♦ 英语作文预测 模板大全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06
2012.01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
06
2012.01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
06
2012.01
一、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改革的性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06
2012.01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
06
2012.01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联系的客观性......
06
2012.01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2.中国同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