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新东方在线

2012考研政治考前预测: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来源:海文考研 时间:2012-01-06 13:11:58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性

  第一,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3.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4.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5.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6.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举措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是缓解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压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唯一途径,是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

  (2)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在本质上是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所在。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区别

  十七大报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调的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而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

  2.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

  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两个坚持”是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个转变”:

  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实现“三个转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又强调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4.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就在于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3)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①要大力培育能源资源消耗低、辐射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尽早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③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④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⑤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5.毛泽东提出的工业化道路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系

  从特点上看,它们都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走中国自己的工业化道路;都强调是社会主义的工业化道路;都强调中国工业化的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从体制基础、国际环境和时代背景看,毛泽东时代是全面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封闭半封闭封锁被封锁的国际环境下的工业化;现在的工业化是市场经济体制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信息经济广泛应用和第三产业大发展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的工业化。

  从内容上看,毛泽东提出的工业化道路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而新型工业化道路则强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比较重要的是处理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有用

25人觉得有用

阅读全文

2019考研VIP资料免费领取

【隐私保障】

育路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
您可能感兴趣
为什么要报考研辅导班?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辅导班哪个好? 哪些北京考研辅导班靠谱? 2019考研辅导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