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新东方在线

考研辩证法考点概括之三大规律

来源:育路教育网 时间:2011-07-18 14:52:32

    三大规律

    一、量变质变规律

    1.涵义

    ①质――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质通过属性表现;把握质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起点。

    ②量――事物的规模、程度等可量化的规定性;把握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③度――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适度原则是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

    ④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⑤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

    ⑥量变和质变的区分标志――是否超出度。

    2.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不仅可以完成量变,而且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③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变的特征。

    ④割裂量变质变辩证关系的两种形而上学:“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激变论”――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

    “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

    它们割裂了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否认了事物的发展。

    3.方法论意义

    ①坚持适度原则。

    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②注意事物的数量变化——重视积累、防微杜渐。

    ③注意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二、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1)矛盾的涵义。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即矛盾是事物统一体内部的对立因素之间的关系。

    (2)矛盾的基本属性。

    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①同一性要受斗争性的制约,矛盾双方的共存依靠斗争维持,矛盾双方的转化要靠斗争来实现。

    ②斗争性要受同一性的制约,同一性规定和制约着斗争的形式、规模和范围。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A.理论意义(辩证认识的实质)

    ①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②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避免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绝对化和片面性。

    ③对任何问题都要辩证地思考,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多角度地或从相反方向去逆向思维,“换位思考”,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B.实践意义(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制约的原理是我们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着的各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我们要全面地把握事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既要重视斗争的一面,也要善于调和和妥协,进而解决矛盾。

    ③党的十七大深入系统阐述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以及“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理念,正是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典范。

    2.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

    (1)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构成了事物的发展。

    (2)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

    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

    双方形成矛盾统一体,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②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包含。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③矛盾双方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构成了事物的自我发展。

    (3)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

    ①促进事物的量变。

    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引起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为质变准备条件。

    ②实现事物的质变。

    当矛盾双方力量发展达到了极限,斗争性则突破极限,使旧的统一体分解,新事物产生。

    (4)全面把握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重要意义。

    ①斗争性和同一性都是矛盾所固有的基本属性,矛盾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

    ②斗争性和同一性在矛盾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作用。有时同一性起主要作用,有时斗争性起主要作用。

    ③事物的发展既“相反相成”,又“相辅相成”。要自觉利用矛盾的这两种力量推动发展。

    (5)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指导实践,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①和谐包含着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思想,强调矛盾的同一性。

    ②和谐并不否认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和谐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

    ③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差异,化解冲突,创造“双赢”,促进发展。

    3.矛盾转化的原理

    ①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通过矛盾的转化实现的。

    ②矛盾转化是矛盾同一性的比较高形式。

    ③矛盾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④创造有利条件促使事物向进步的方向转化是主体的任务。

    ⑤否认转化,用凝固的观点看事物是形而上学。不讲条件空谈转化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①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即事物的外部联系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②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③它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哲学基础。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涵义。

    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②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中的不同矛盾以及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自有其特点。

    ③由于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具有多种解决形式。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即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①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即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事物)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②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即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③个别包括一般,一般不能完全包括个别。共性不能代替个性,个性具有共性容纳不了的内容。

    ④一般和个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于不同的层次和范围)。

    (3)方法论意义。

    这一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它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又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①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认识事物不仅是把握现象,而是分析其内部的矛盾关系,分析事物矛盾内部的对立因素的关系和作用。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分析事物的矛盾就要深入到分析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研究矛盾的普遍性才能发现事物发展的一般原因。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才能确定事物存在的特殊本质。

    ③分析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仅是解决具体矛盾的出发点,而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基础。理论是从具体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共性,而具体实践则表现为个性。

    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6.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和矛盾分析方法

    (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这就是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

    (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矛盾分析方法的实质。

    ①一方面,它是有两点的重点论(即辩证法的全面观)。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以及主次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②一方面,它又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不要把两者等量齐观,更不能主次颠倒。

    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以重点论为补充。

    坚持两点论,反对形而上学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折衷主义均衡论。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解决什么问题的?

    ①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

    ②辩证的否定是这个规律的核心。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辩证的否定观

    (1)肯定和否定。

    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其对立统一促使事物自身发展,由肯定阶段进入否定阶段。

    (2)辩证的否定。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它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

    ②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③其实质是自我扬弃。

    2.辩证的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

    辩证的否定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观察分析一切问题的方法论原则。

    (1)辩证的否定观是新生事物不可战胜原理的哲学依据。

    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是由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所决定的。

    ①新生事物代表着事物的发展方向,是适应了未来的发展条件应运而生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旧事物则相反。

    ②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来说,新事物之所以成为新事物,正是因其新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历史条件。

    ③新生事物反映着社会进步的要求。就社会领域而言,新事物是社会中先进阶级、人民群众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

    所以,新事物在内容上比旧事物更丰富,在形态上比旧事物更高级,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2)辩证的否定观启示我们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扬弃的分析方法。

    ①必须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看到肯定方面以把握事物的当前性质;看到否定方面以展望事物的发展前途。

    ②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避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引自十七大报告)

    对待外来文化,要有选择地吸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大胆吸取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摒弃腐朽的东西。

    3.否定之否定

    ①第一次否定既有合理性,也有片面性。

    ②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扬弃了片面性,继承了合理性。实现了事物的自我完善。

    ③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对立统一。这一规律启示我们克服思想方法的绝对化和直线性。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有用

25人觉得有用

阅读全文

2019考研VIP资料免费领取

【隐私保障】

育路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

18

2011.07

考研辩证法考点概括之四对范畴

四对范畴 1.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①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所以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

18

2011.07

考研历史观考点之科学发展观

第三篇 认识论考点概括 一、认识的本质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

18

2011.07

考研历史观考点之科学发展观

三。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

18

2011.07

考研政治暑期阶段小提示大作用

具体而言,这阶段要做的工作是:①查漏补缺,在回顾的过程中,找出被遗漏的、理解不够深入的考点,......

18

2011.07

考研邓论和三个代表51个核心考点

1,邓小平理论是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多选)(一)★ ①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18

2011.07

考研英语复习 句型解析之强调句

考研英语中,强调句型是不可小觑的重要语法,具有一定灵活性和难度。如何掌握强调句型,并熟练运用......

您可能感兴趣
为什么要报考研辅导班?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辅导班哪个好? 哪些北京考研辅导班靠谱? 2019考研辅导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