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三项都正确地阐述了价值主体性的内涵,C项的正确说法排除了D项的说法: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自然的、现成的关系,也不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
【拓展】考生在做题观察选项时,要注意鉴别、区分、联系各个选项,有的选项是对另一选项的论证,有的则是对另一选项的否定、排除。
8.【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解析】真理是指向客体、以逼近客体为目标;价值指向主体,以满足主体为目标,但是二者的基础和共同检验标准是社会实践。
9.【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解析】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分别是人的认识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表现,是真理的不同性质而非不同部分。
【拓展】这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关系比较全面的表述。
10.【答案】AB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标准不确定性的含义。
【解析】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实践本身的历史性和不断发展性所决定的,A、B两项比较容易看出是正确选项。C项:否认了实践的客观性和比较终确定性,将实践标准变成了主观标准;D项否定了实践标准的惟一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惟一性是从比较终根源性意义上说的,逻辑证明是立足于实践证明基础之上的,是对实践证明的补充。
11.【答案】BCD
【考点】本题考查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解析】非理性因素包括意志和信念(D项)、直觉与灵感、动机和欲望、猜测与顿悟(C项)、习惯与本能、幻想(B项)与想象等。A项:幻想与想象是认识真理过程中极其可贵的品质,并非只局限于诗人。
三、分析题
12【答案要点】
(1)"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真理观。〔1分〕它既否定了真理观上的唯物论,认为真理是主观的,没有客观性;又否定了真理观上的辩证法,认为真理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性。〔2分〕
(2)所谓真理的辩证法是指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有两层意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1.5分〕其二,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1.5分〕真理的相对性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其一,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一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1.5分〕其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因此,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1.5分〕
13【答案要点】
(1)"信"、"诚"属于主观意识和态度,灵或不灵则属于客观现实结果。〔2分〕意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灵,才能引起和产生信。〔1分〕这种说法把主观的信、诚作为灵不灵的原因,颠倒了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也颠倒了原因和结果的关系。〔2分〕
(2)真理具有客观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不能以主观的信、诚,以人们的信仰与否为标准。〔1分〕
  (3)真理具有普遍性。〔1分〕这种观点宣传信、诚即能看到、感受到某种莫须有的东西,否则,就看不到、感受不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13
2010.10
C.顿然醒悟,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症结 D.在科学道路上,只有不畏劳苦坚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
13
2010.10
第3节 真理与价值 一、选择题Ⅰ 1.所谓客观真理,主要是指() A.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B.主观......
13
2010.10
(1)材料1中的两位哲学家都属于唯理论。笛卡尔是唯心主义唯理论,斯宾诺莎是唯物主义唯理论。〔2分〕......
13
2010.10
论、难关和矛盾中"。他认为人心有抽象作用是一切知识部门造成无数困难和错误的主观原因。 --摘自《......
13
2010.10
第2节 认识的发展过程 一、选择题Ⅰ 1.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因为() ......
13
2010.10
成绝对真理。真理永远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相对向绝对转化的过程。③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从两个不同的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