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难关和矛盾中"。他认为人心有抽象作用是一切知识部门造成无数困难和错误的主观原因。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材料3毛泽东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
--摘自毛泽东《实践论》
请回答:
(1)材料1中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哲学观点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点?
(2)材料2中洛克和贝克莱的哲学观点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点?
(3)材料3中毛泽东是怎样评价了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
9.试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分析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及其关系。
一、选择题Ⅰ
1.【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解析】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之所以更重要,是因为这次飞跃是对实践的指导、对认识的检验、丰富与发展。A项太笼统,没说明原因;C项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D项说法不准确,认识本身是没有结束的。
【拓展】本题主要考查实践对于认识过程的重要意义。
2.【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理性认识的特点。
【解析】理性认识就是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概念加工以达到事物本质的过程。理性认识不仅是对感性认识的简单综合,而是借助于抽象思维对其进行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等深刻的逻辑思维过程;更不是与客观事物无关的自由创造物,而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的,对事物本质的把握。C项表达的是感性认识,或是唯心主义的神秘直观。
3.【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某一次认识完成的标志。
【解析】某一次认识完成的标志是看其有没有实现第二次飞跃,由此可知D正确。A项是感性认识前的准备;B项是第一次飞跃;C项根本不能够说明问题。
4.【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概念及其关系。
【解析】经验在本质上是感性认识,即对事物现象的初步认识,而不一定是正确认识。
二、选择题Ⅱ
5.【答案】BCD
【考点】本题考查对认识的辩证过程的把握。
【解析】A项不完全:应该是(感性)具体-抽象-(理性)具体。从具体的感性材料抽象出本质层面上的要素,比较后到达一个理性上的具体,使感官材料在理性中整体再现出来,这是一个辩证过程。
6.【答案】ABC
【考点】本题是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实例关系的考查。
【解析】D项:并非意识建构认识对象,而是对认识对象的认识、支解需要人的主观意识、主体来建构。而且,这里的建构只能理解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而并非主观唯心主义意义上的创造。
【拓展】本题中的认识对象只有一个,即大树。
7.【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认识过程反复、曲折性的原因。
【解析】四个选项分别从矛盾、认识、事物和认识的条件等多个角度出发论证了认识的曲折性和反复性。
三、分析题
8.【答案要点】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13
2010.10
第2节 认识的发展过程 一、选择题Ⅰ 1.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因为() ......
13
2010.10
成绝对真理。真理永远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相对向绝对转化的过程。③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从两个不同的极端......
13
2010.10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孙中山知行观的理解。 【解析】D项:这里的先是逻辑上的先。B项:知行合......
13
2010.10
言概括能力。 二、选择题Ⅱ 17.【答案】BCD 【考点】本题考查对主体认识过程中的"重构"的理解......
13
2010.10
对于A、B两项比较好排除,因为真理认识也具有普遍性与绝对性;该题的最大干扰项是C项"客观实在性",然而......
13
2010.10
践创造,可以展现出我们的认识成果。随着实践的发展,世界将被我们一步步认识,那些先前认为不可知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