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性
C.实践本身是一种精神活动D.实践是人类的自觉活动
13.人的认识能力的形成,归根到底取决于()
A.人脑的发育程度B.人的智力状况
C.周围环境D.人的实践活动
14.恩格斯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在认识论上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的发展速度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5.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16.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
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二、选择题Ⅱ
17.认识过程中的"重构"是指()
A.主体实际地把握客体的过程B.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过程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过程D.主体加工客体信息,形成与客体的相符性反映的过程
新增考点: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
1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B.认识起源于经验
C.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1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主体是()
A.人的主观意识B.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
2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C.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D.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2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
22.下列属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的是()
A.孔子主张"生而知之"B.老子主张"不行而知"
C.柏拉图主张知识是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D.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
23.关于反映、信息和选择的关系,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反映、信息和选择是物质形态普遍具有的属性或能力
B.反映是接受、选择、传输信息的过程
C.信息在事物间的相互作用和反映中表现出来
D.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上能动选择、加工信息的高级反映形式
24.不可知论的错误在于()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13
2010.10
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特别提示 ①10年来本章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辨析题、分析题的命题数量......
13
2010.10
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党要紧跟世界进步的潮流,......
13
2010.10
同发展、进步的,它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是矛盾双方的关系。 17.【答案】ABCD 【考点】本题是对"白马......
13
2010.10
因起作用,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根本原因。 5.【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13
2010.10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D.是......
13
2010.10
第三章第3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选择题Ⅰ 1."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信条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