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有八大趋势与特点:
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中的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是国家、民族经济关系对传统的自身疆界的跨越和突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表现有:在生产资本方面,国际投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在商品资本方面,贸易国际化,贸易成为国际交往中比较活跃的环节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货币资本方面,金融国际化,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在经济主体方面,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就总体和大势而论,应当说作为生产力发展必然趋势和归宿的经济全球化,它对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从而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同时需要看到,经济全球化也有其局限性和弊病。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毕竟是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所以这种全球化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也会将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消极的东西推广到全世界。此外,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作用也是有区别的。对发达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可能是利多弊少或者叫做利大于弊。但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更多地获得国外资金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有利于它们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有利于它们更快地得到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有负面影响。例如,经济全球化可以加剧各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南北国家的发展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和牵连;特别是当发达国家有意利用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干预时,问题就更严重。所以,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必须头脑清醒,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参与其进程,又要有所选择、趋利避害。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平等、公平、共存、共赢的经济全球化,而不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更不是全球资本主义化。
2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实力的总和,包括物质力、精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等。过去,大国之间也进行综合国力的较量,但其中军事力量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冷战结束后,特别是新旧世纪交替之时,几乎所有国家都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强盛衰落,比较终起作用的是综合国力,核心是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而不单纯是军事力量。一个国家是否在21世纪多极化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也主要取决于它能否占有经济与科技的优势。
3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
70年代以来的新科技革命,也叫信息革命。内容包括微处理机、大规模的超级计算机、卫星和光导通讯等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超导体和精密陶瓷等新材料、生物遗传工程、太空和海洋开发等。
新科技革命的后果之一,就是使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全球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科学技术对传统产业的高度渗透和改造,另一方面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兴产业兴起,特别是信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的技术咨询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迅速提高。
4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它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市场经济属于经济运行方式的范畴,是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与社会制度没有直接的联系。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一场大规模的市场化浪潮席卷全球,搞市场经济的国家由原来的西欧、北美、日本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扩展到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涉及50多亿人口。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和苏联、东欧等前社会主义国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5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一些全球性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所谓全球性经济问题是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主要是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关注这些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到今天,这些问题不仅仍然存在,而且更趋严重。人口膨胀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资源短缺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恶化成为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应负起责任,共同努力解决这些关系到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生存的重大问题。
6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规律。“不平衡”既指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发展水平、经济实力上的差距。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为:
第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 第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不平衡。这方面比较突出的表现是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这种差距不仅是量上的,更是质上的。在新科技革命之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当发达国家利用科技革命的机会迈入到信息时代或知识经济阶段之后,二者之间的差距更扩大了。第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
由于国际经济旧秩序等原因造成的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扩大,南北对立加剧。它将对21世纪世界经济、政治、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7世界各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
内容包括:(1)经济调节机制的调整与改革。(2)所有制实现形式的调整与改革。 (3)国有经济的地位、结构的调整与改革。 (4)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和规律的调整与改革。 (5)社会保障体系的大幅度调整和更新。
8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
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行投资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它包括母公司及其在国外设立的分公司;它是世界经济中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它是世界范围内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主体。
跨国公司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客观上发挥了合理的资源配置者的功能,有利于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就实质而言,跨国公司是高度国际化的垄断资本组织,经营目标是比较大限度地追逐国际高额垄断利润。因此,它也有许多消极作用。
背诵提示:
1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动因与作用
2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特点与成功经验
3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4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一些全球性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1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国际组织是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联系国家和国际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二战后,国际组织发展迅速,原因是:(1)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一体化、全球化方向加快发展。(2)全球问题日益严重。其特点是:①数量剧增。②其活动遍及国际社会各个领域。③国际组织之间的相互合作日益加强。而联合国作用的不断加强具有典型意义。
根据雅尔塔协议,联合国于1945年10月24日建立。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间比较大的一个国际性组织,现在联合国已有189个成员国,第三世界国家占78%以上。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等。联合国的基本原则是: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等等。
在联合国成立初期的一段时间里,它被美国所控制,成为美国操纵下的表决机器,其宗旨和原则没有得到落实。20世纪60年代的联合国是美苏争霸的场所。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第三世界崛起,大批亚非拉加入联合国,从而大大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尤其是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进一步改变了它被少数大国操纵的状况。在冷战结束后,联合国成为单极势力和多极势力角逐的场所。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干扰,联合国的权威面临严峻的挑战。小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其“单边主义”倾向急剧膨胀,美国不断向联合国的权威提出挑战。2003年,美国不顾联合国多数国家的反对、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向伊拉克开战,违背了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精神,使联合国的命运面临严峻的考验。
除联合国外,欧盟、东盟、非洲联盟、上海合作组织等地区性组织,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两大阵营的形成、对峙,使两极政治格局成为现实
两大阵营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两极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两大阵营的全面对峙与对抗。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上表现为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抗;第二,经济上表现为两种体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角逐;第三,军事上表现为两个集团——华约和北约的较量;第四,在意识形态上两种主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
对峙与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是与“热战”即军事冲突相对的概念,是指除了热战之外的一切对抗方式。
背诵关键词:
两大阵营的对峙:
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意识形态上
3 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1)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今世界上各国的实力对比和意愿。具体说来,推动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的原因有:①历史地看,多极化趋势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近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都没有改变这一大势。②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60%;此后其份量不断下降,到2001年,美国国内总产值只占世界的28%。据估算,15、20年后,该数字还会进一步降低到15%~20%左右。以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的份额试图控制其余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显然是做不到的。③反对单极、主张多极的力量强大,并且越来越强大。除了美国外,其他国家都是多极世界的主张者。可以说,美国的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违背人民的意愿,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不得人心。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谁也离不开谁。这种相互需要也构成了制约单极世界的现实力量。
但是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决不是一帆风顺的。 当前,美国凭借其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力求维护和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阻碍世界多极化进程。克林顿政府明确将建立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作为其对外战略的目标;北约东扩和“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出台,是实施其战略的重大步骤。小布什上台后,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明显加强,“先发制人”军事战略具有极强的进攻性和冒险性;退出“反导条约”,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都表明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和行动在膨胀和加剧;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再到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都表明美国要把自己的力量伸向中东、巴尔干及中亚这些原来它没有控制的地区,实现对这些地区的控制,以实现单极格局的图谋。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
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进程,简单否定多极化趋势是不对的。我们也要对实现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斗争过程有正确的估量;盲目乐观或者放弃斗争也是错误的。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但多极化发展趋势只能在曲折中发展。推动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
(2)大国关系深入调整
在“冷战”时期,大国之间的关系以敌对和对抗为主调。“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终结,国际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个大国为了适应这个变化,都在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大国关系中出现了合作与斗争并存的新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国纷纷建立多种战略伙伴关系。大国关系是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中比较重要的关系。大国关系的调整及重新定位,表明世界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它既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一种表现,又推动多极化的发展。
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影响。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战略关系”同冷战时期的“同盟关系”、“集团关系”是完全不同的。冷战时期的同盟关系、集团关系是以军事合作为基础的,是共同对付第三国的,而现在这种新型的大国关系则具有鲜明的冷战后的时代特点:不以军事合作为基础,而是着重于政治、经济、军事、安全、贸易、环保、科技等众多领域共同合作的需要;不针对第三国,不妨碍同第三国发展关系,而是推动整个大国关系的发展;不结盟,不搞对抗,而是以平等互利的对话解决存在的分歧与争端。因此,大国关系这种重大而深刻的调整,有利于国际形势的继续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3)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在“冷战”时期,军事因素在国际关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当前这个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的时代,世界各国都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目标,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
(4)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冷战结束后,大国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安全威胁有所下降。但是,在一些地区,国家间的军事冲突依然存在,加上近来美国频繁地对外用兵,这些都表明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依然对世界和平构成现实的威胁。
在传统安全威胁相对削弱的背景下,国际恐怖主义、国际有组织犯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难民问题和非法移民问题等被视为当今国际社会中越来越具有威胁性的因素,尤其是恐怖主义。
十六大政治报告指出:“我们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对于恐怖主义,第一,恐怖主义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有复杂而深层次的原因;第二,以暴治暴,用军事手段打击和压制恐怖主义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第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才是根除恐怖主义的根本途径。
(5)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有时表现还非常突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本质上与战争存在紧密的因果联系:把本国的意志、利益凌驾于其他一切国家的意志、利益之上,凭借经济军事实力,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和侵略,造成世界动荡不安,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9·11事件之后,美国打着反对恐怖主义、维护本国安全的旗号,采取所谓“先发制人”的政策,紧锣密鼓地对外用兵,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没有充分理由和合法性的情况下,先后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将其势力范围扩张到有显著战略意义而它以前又无法控制的地区,表明在缺乏有效的国际制约的状况下,美国的霸权主义进一步恶性膨胀。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安宁,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
背诵要点:
1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2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原因与作用
3当代国际形势的总体特点
4反对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09
2009.10
(一)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
1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
世界经济是指生产力的......
09
2009.10
政治学习不是一个乏味的过程,相反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过程。考研政治我考了81分,就是在学习政治过程......
09
2009.10
2010年是考研政治大变革的一年,现在已经进入到强化阶段,很多同学对于政治复习一筹莫展,特别是以......
09
2009.10
复习提示:本章是重点章。本章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
09
2009.10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09
2009.10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已于2009年8月25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