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年份) | 理论/观点 |
《论持久战》(1938年) | 1. 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关键)、敌寡助我多助。 2. 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 3. 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 4. 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比较后胜利 。 5. 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依据国情,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 6. 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 | 1. 总结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基本经验,“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 完整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3. 科学阐明新中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 4. 指出“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5. 提出新中国在政治上必须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
《论十大关系》(1956年) | 1. 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2. 阐述了正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矛盾的基本原则,强调要处理好这些矛盾的各个方面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3. 阐述了重工业、农业的关系。 4. 论述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5. 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6. 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作为一个大问题提出。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 | 1. 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2. 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 论及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4. 辨证地论证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5. 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 6. 详尽论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是首次提出)。 7. 阐述了知识分子问题。 |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09
2009.10
准备2010年考研的同学早已开始实施自己拟定的个人复习计划。最近有些同学在网站留言板上提出了自己......
09
2009.10
考研英语跟英语四六级考试还是有区别的,考研怎么考,怎么复习,这两个问题不一定是老师告诉是怎么......
09
2009.10
首先,模板到底是什么?
模板就是一个类型的词条该包含的基本结构和内容。例如,一个有关地区类......
09
2009.10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比例越来越大
谁来救救我的宝贝儿子?
互联网(Internet A......
09
2009.10
精神空虚(the void spirit/ A lot of people who commit suicide are result from their void s......
09
2009.10
- 01 -
abandon vt.离弃,丢弃;遗弃,抛弃;放弃
abdomen n.腹,下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