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论十大关系》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八大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对八大路线继续发展。
2.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次重大挫折,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刘少奇提出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邓小平提出了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深刻地教育了全党,为我们逐步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础。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
从根本上讲,是推进改革开放的需要。要想真正统一全党的认识,以便理直气壮地把改革开放向前推进,必须从理论上对改革开放的路线和政策的正确性作出科学的说明。这就产生了究竟应当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问题。
从认识根源来说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有关论述,一是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比较终达到共同富裕”。 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这一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党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在理论上,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推进到了一个新水平,为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支点。在实践上,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的指导原则。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的必然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体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1.发展才是硬道理
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一,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第二,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江泽民对“发展是硬道理”思想的发展。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3.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要求。那么,如何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首先,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其次,必须提高人的素质、技能和创造才能,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比较活跃的因素。第三,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比较重要的因素,是决定现代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是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一个核心观点。
邓小平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有助于增强广大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和全民族科技意识;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指明了现实途径;有利于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19
2009.06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
19
2009.06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历史背景——近代中国国情(半殖......
19
2009.06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19
2009.06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
19
2009.06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
19
2009.06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