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新东方在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临考背诵版(一)

来源: 时间:2009-05-31 17:22:14

  (一)物质资料生产

  1劳动过程三要素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首先表现为劳动过程。劳动过程要顺利进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1)劳动者的劳动。

  (2)劳动对象,即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3)劳动资料,即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比较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上述三要素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叫做生产资料。

  理解提示:

  流动

  资本劳动者的劳动可变资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固定

  资本不变资本

  2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

  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生产的性质、对象、水平和规模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性质、对象、水平、结构和规模。

  (2)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它们既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3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还具有层次性,即要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面上来研究和把握社会生产关系。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体制则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特定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它包括社会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具体制度、形式和方法,以及经济运行机制。广义的经济体制还包括社会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方式。对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把握,必须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面上来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不仅要研究属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层面的即本质层面的生产关系,也要研究属于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层面的即运行层面的生产关系。

  理解提示:

  注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复习要与社会经济制度变革,以及邓论中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结合起来复习。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1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

  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相继出现了五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比较根本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理解提示:

  注意将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与社会经济制度的一般规律联系起来理解,前者体现了后者,是后者的表现。

  (三)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1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1)自然经济及其基本特征。自然经济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需要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它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水平低下,生产者之间很少发生经济联系,因而其发展比较缓慢。

  (2)商品经济及其基本特征。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生产者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直接的市场交换,不同的商品生产者在市场上通过商品交换联系在一起。商品经济的出现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它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另外一个条件或称决定性的一个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理解提示:

  分工决定交换的必要。所有权不同决定了等价交换。

  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如上所述,商品经济就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是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一个范畴。而市场经济则是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一个范畴,指的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说明的是社会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方式,市场经济则说明的是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只有当市场机制对价格和生产者的经营活动能直接起调节作用,从而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时,商品经济才发展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四)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用价值本身并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考察使用价值,是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其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仅有使用价值是不够的,它还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即具有交换价值。

  (2)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可以相互交换,原因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只有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在数量上才是可以相互比较的。这种本质上相同的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价值。

  (3)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作为商品的二因素之一,价值是商品比较本质的因素。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①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二者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缺一就不成其为商品。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②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矛盾的。表现在:

  第一,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

  第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三,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因而是历史的范畴。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有用的具体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另一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又是抽象的人类劳动,即撇开了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的决定条件。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有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积累等理论。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背诵提示:

  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

  自然属性——使用价值

  劳动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劳动

  生产者的经济关系——抽象劳动

  (五)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一劳动时间是通过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正是这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2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

  (六)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原因在于:

  1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

  2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3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七)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即货币作为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社会尺度发挥作用。

  将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就是该商品的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之比,因而其变动既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又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和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量,货币自身的量必须能够计量。为此,在技术上就需要规定一种固定的货币计量单位。这种包含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被称作价格标准。比如我国人民币的元、角、分等。

  (2)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介物发挥作用。

  (3)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贮藏起来。

  (4)支付手段,指在以延期支付方式买卖商品或用于清偿债务时执行的职能。

  (5)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一国的界限,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般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社会财富的化身发挥作用,这实际上是货币职能在世界范围的延伸。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现代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两种经济现象。如果纸币发行量同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价值就会相应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这种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现象,叫做通货膨胀。相反,如果纸币的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会导致纸币升值,引起物价下跌,这就是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引起社会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再分配,扰乱价格体系、扭曲资源配置,使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出现混乱;严重的通货紧缩会使可利用资源闲置浪费,经济萎缩,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引发社会和政治问题。

  (八)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其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商品的价值量为依据,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为商品的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

  市场价格的这种波动或与价值的偏离,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恰好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1)价格波动所围绕的中心是价值,波动的幅度要受价值的制约。比如一辆自行车的价格再怎么上升也不可能与一辆汽车等价。

  (2)从长期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其价值是一致的。也许在孤立的一次交换中,商品的价格会偏离价值,甚至会偏离很多。但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商品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落部分大致会相互抵消,价格和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背诵提示:

  这个考点可以作为辨析题准备,重在分析。

  3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配置资源。

  (2)刺激生产。

  (3)择优汰劣。

  价值规律的三个方面的作用都是在市场竞争中,通过市场机制得到贯彻和实现的,亦即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市场竞争、价格波动、供求关系变化这些因素。

  4市场机制

  价值规律的作用借助市场机制得以实现。所谓市场机制,就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即就是市场的各种要素,包括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因系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功能。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九)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性

  科学的理论本质上是不断发展的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马克思通过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各种经济现象的深入剖析、研究,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运用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诸多经济现象的本质。列宁在新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运用这一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各种经济现象,特别是对垄断价值和垄断利润的分析,使劳动价值理论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继续根据新情况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新的经济问题,使劳动价值理论在分析社会主义经济中得到进一步丰富。当今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环境下,研究和认识劳动价值论,必须结合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做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解释。

  背诵提示: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它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经历了马克思、列宁、斯大林以及我国理论探索的阶段。

  (十)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着眼于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经济实践,应该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和研究,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1)传统意义上的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在当代社会总劳动中所占的比重已大幅度下降,而信息咨询、金融保险以及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众多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因此,生产劳动的范围应拓展。

  (2)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劳动在发展生产和创造价值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进一步深化对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复杂劳动特别是创新劳动的认识十分必要。

  (3)企业家的经营管理劳动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这就需要把经营管理劳动单独提出来加以研究。

  (4)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界定应有新的含义,应注重研究依托国际市场的资源配置状况和供求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生产要素日益多元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科技、管理、信息、知识等新生产要素的作用日趋显著。深入研究生产要素特别是当代不断涌现的新生产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6)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主要是从生产关系和价值的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的,这一研究角度是由其所肩负的揭示资本增殖的秘密、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为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提供理论武器的历史使命决定的。而现在,我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首要的和根本的任务。而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来说,揭示生产力的运行规律,研究提高使用价值产出效率的途径,把握反映使用价值的质与量、供给与需求变动的价格走向,具有更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有用

25人觉得有用

阅读全文

2019考研VIP资料免费领取

【隐私保障】

育路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

31

2009.05

考研数学满分经验谈

考研战场的硝烟已经渐渐散去,那时的紧张心情亦早已平复。然而回想起每天上午与数学安安静静相伴三个半......

31

2009.05

一个考研传奇人物的经验之谈

我的经历绝对是前无古人

  可能我的水平算不上很高,但是我的经历不敢说是后无来者,也绝......

31

2009.05

考研复习阶段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很多人都知道考研更是一场意志的考验,但是当你付出辛勤的汗水和宝贵的时光,最终却换来失败的苦果。于......

31

2009.05

考研冲刺阶段我们应该更加努力

考研的报名已经结束了,报名过后也就是我们已经确立好目标了,最后的冲刺,就应该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了......

31

2009.05

不利因素再多也无妨

我毕业于西安的一所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读研是我的梦想,直到毕业那天,这个梦想也没有改变过。我......

31

2009.05

坚持第一 努力第二

首先态度上必须重视考研,一心一意准备考研。一旦确立了目标,就不要再更改,消除一切可能使自己回头的......

您可能感兴趣
为什么要报考研辅导班?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辅导班哪个好? 哪些北京考研辅导班靠谱? 2019考研辅导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