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1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
2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台阶式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新三步走”战略步骤是指:从2000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20年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目标。以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为基础,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第一,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第二,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第三,注重了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四,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及其优化升级
从根本上讲,工业化进程就是伴随科技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做出的一个重大判断。在我国绝大多数群众稳定地解决温饱、进入小康之后,今后10到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这一伟大历史性任务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议事日程上的重大问题,并且先后发过多次“一号文件”。邓小平提出,发展农业一靠科学、二靠政策,强调科教兴农和在巩固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双层体制、集约经营”。
4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一般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方式。粗放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生产效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
转变增长方式,关键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集约型经济增长的经济运行机制。
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是: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注重质量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5实行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抓住时机、加快速度、讲究效益和质量、注重结构,坚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