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特点主要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比较高权力机关,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向它负责,接受它的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明显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民主共和政体,也有别于前苏联实行的苏维埃制度。
2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内涵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 中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这个方针。其要点是:第一,这一方针的基本内涵。所谓“长期共存”是指,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都可以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同存在;所谓“互相监督”是指,各党派之间互相监督,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第二,实行这一方针的基本依据。毛泽东指出,这个方针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一方面,我国的民主党派与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不同,在历史上是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爱国的进步的政党,另一方面,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需要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包括来自民主党派的监督。有了民主党派的监督,对共产党更有益。点评:
统一战线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特色的内容,要从基本依据、内涵、演变等方面加深理解。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
1954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对待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对待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只有采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理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展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意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提出了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第一,这个方针也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第二,这个方针的具体涵义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实行这个方针,不仅不会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的领导地位,相反会加强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指导地位。毛泽东根据我国宪法的原则,提出了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的是非的六条标准。
(1)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
(2)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3)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4)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
(5)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6)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国际团结。这六条标准中,比较重要的是两条,即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