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择校
政策解读
滚动开班
面授、网络班
中教+外教
一对一
0课时
0分钟
13-16岁,17-18岁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英文名称:China Adolescents Science &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ntest(简 称:青科赛/CASTIC),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体育总局、知识产权局、自然科学 基金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一项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每年约有1000万名青少年参加不同层次的活动。
《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 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简称“竞赛白名单”)共包含40余项竞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名列其中。作为国内知名度与含金量的科创竞赛,这项具有30多年历史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竞赛,已成为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
同时,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为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的中国赛区选拔通道,优秀选手不仅可以进入ISEF冬令营, 其省市级获奖经历也能作为可靠的第三方认证,在海内外升学过程中用以证明自身的科研能力、热情及发展潜力。
1、参赛学生须为国内在校中小学生(6-17岁),每个参赛学生(包括集体作品的学生)在一届大赛中,只能申报一个作品参赛。
2、参加全国赛的学生须由省级组织单位在省赛获奖学生中按规定名额择优推荐,须符合全国赛规则和各项申报要求。参赛作品须在终评活动当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
主办单位
中国科协
自然科学基金委
共青团中央
全国妇联
承办地省级人民政府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两个赛项。
省级及基层创新大赛赛项设置可在全国大赛赛项基础上进行拓展,具体情况需咨询当地竞赛组织机构。
展示板块:
青少年科技创意、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评选,其中最有含金量的,且参赛数量最多的属【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板块】。
集体作品的申报者不得超过3人,并且必须是同一地区(指同一城市或县域)、同一学段(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的学生合作作品。
集体作品不能在研究过程及参赛中途加入新成员。
同一竞赛周期内,集体作品和个人作品不能进行相互转换。
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奖项分等级奖和专项奖。
1、等级奖
入围终评作品的等级奖获奖比例约为80%。其中一等奖15%;二等奖35%;三等奖50%。
按照参赛作品分类颁发证书和奖牌,由主办单位进行表彰。
2、专项奖
专项奖由设奖单位进行表彰,颁发证书、奖金或奖品等。
以2024年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通知为例:
具体参赛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每年大概4月前为省级赛事组织阶段。省级组织机构参照大赛章程和规则组织省级赛事,并按分配名额和规定时间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国赛事。
第二阶段:
每年4-8月为全国赛事组织阶段。申报日期:2024年为4月20日至5月20日,请各省级组织机构按时组织完成申报工作。大赛组委会组织作品申报、资格审查、初评和终评活动。各项比赛规则和申报指南,登录https://castic.cyscc.org/查询。
终评活动2024年8月25日,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圆满落幕。
第三阶段:
每年9月至年底为总结阶段。公示获奖名单、印发获奖通知、颁发证书和总结研讨等。
青创赛每年举办一届,终评决赛时间为每年8月。赛事的举办地点和具体时间由各省(区、市)申请,经主办单位考察后确定,各举办地的报名时间都不尽相同。
大赛一般分为全国竞赛和地方竞赛,采取自下而上、逐级选拔的方式开展。
参赛者需要先参加地方竞赛(包括省级创新大赛及省级以下的竞赛活动),成绩优秀者可被推荐参加更高级别竞赛。
1、 创新大赛是教育部直属白名单赛事,目前大赛已成为亚洲规模最大、参赛国别最多,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青少年科技赛事,为中国科技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支撑。
2、创新大赛是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之一。每年都会从中选拔出优秀的科学研究项目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欧盟青少年科学家竞赛等国际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
3、含金量最高的创新潜质和科技创新能力证明,也得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普遍重视和认可。获得科创竞赛奖项不仅可以丰富个人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内容,还可以为升学提高综合竞争力!
我们汇总了2022-2023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真题,提前练习,明确目标,如果有真题资料领取需求的家庭,可以直接通过下方表单登记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