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言文专题四 诗词风格谈
2007-09-21 00:00:00
来源:
古代诗词的风格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本文选取中学生相对比较难懂的几类风格,以古代诗歌理论的基本知识为经,以诗词例证为纬,试作分析,以帮助大家了解这几种风格的基本特点。由于中国古典诗词以及文学批评(诗话、词话)特别重视感悟体味,许多评析“得意忘言”,难以传达,为了让大家有个初步的认识,先将本文讨论的几类风格作个总括性的说明:
言近旨远味无穷(隽永)反复缠绵诉衷情(沉郁)
千回百折成跌宕(顿挫)高超洒脱见空灵(清空)
下面一一分述:
隽 永
隽永:言近旨远、意味无穷。如李煜的《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此词写江南秋色,游子秋思,境界寥廓,意味深长。
清新隽永,拒绝喧嚣。不追求色彩的斑斓,而着意素洁淡雅,给人以静谧恬适,又可使人悠然神往,反复咀嚼。隽永是自然的姐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是自然隽永;在隽永中加点雅致爽峻,就变为清新;如带点秀气,就变成俊逸;再添上柔媚,就形成婉约;如果抹上一点色彩,就显现为绚丽了。下面简单分析清新隽永与含蓄隽永的关系。


阅读链接
【含蓄隽永之后主词】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 这首李煜的《相见欢》是怎样表现内心沉痛,体现含蓄隽永特色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 郁
什么叫沉郁?沉,情感深沉;郁,情感浓郁。沉郁意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深厚是沉郁的根本。清代诗评家陈廷焯说,“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若隐若见,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
首先,它含蓄。沉郁与含蓄都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特点,但含蓄是泛指,沉郁是特指。它深邃幽绝,把充沛的情感隐藏在心灵深处,让它九曲回肠,尽情旋转,而从不恣意宣泄、倾泻无余。
其次,它忧愤。被誉为“词中之龙”的辛弃疾,“沉郁苍凉,跳跃动荡”,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真是中心郁结,无限悲愤。
再次,它气魄雄大,但不必剑拔弩张,必藏而不露。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极沉郁顿挫之致。起处‘更能消’三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真是有力如虎”。气力充沛,则必有助于造成回旋纡折,从而在层层荡漾的情感波涛中,不断深化沉郁之思。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春天本就快过去了,哪经得住三番五次风雨的摧残呢?明知春天是无法挽留的,但仍痴心妄想把它留下,因此一喝:“春且住!”却只听得说:芳草已铺到天边,遮断了春天的归路,春天是再也回不来了。继则留“春且住”终而“怨春不语”。上片伤春,痛风雨之无情;下片借“长门事”谈到蛾眉见妒的遭遇。辛弃疾南来之后,朝廷虽然器重他的杰出才能,但身边仍毁谤相加,词中指斥玉环、飞燕的得宠即是。最后“斜阳烟柳”隐寓时局日危。字面上伤春宫怨,骨子里忧国忧时。
全词摧刚为柔,沉郁顿挫;回肠荡气,低徊无已。正符合上面所说的含蓄、忧愤、气魄雄大三个特点。
【古人论沉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南渡以后,国势日非。白石①目击心伤,多于词中寄慨。不独暗香、疏影②二章,发二帝之幽愤,伤在位之无人也。特感慨全在虚处,无迹可寻,人自不察耳。感慨时事,发为诗歌,便已力据上游,特不宜说破,只可用比兴体。即比兴中,亦须含蓄不露,斯为沉郁,斯为忠厚。……南宋词人,感时伤事,缠绵温厚者,无过碧山③,次则白石。白石沉郁处不及碧山,而清虚过之。
(《白雨斋词话》卷二)
①南宋词人姜夔的号。②姜夔的《暗香》《疏影》二曲大意为“感慨今昔,追怀旧游”。③宋元易代之际词人王沂孙的号,其词多以深隐的笔法抒发复杂的情感,语言隐晦、含蓄。
2.解释加点的字。
伤: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______________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郁诗词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顿 挫
顿挫指语意的停顿挫折(间歇、转折),表面上休止,实际是韵味的延续与深化。
从结构上看,顿挫往往呈现在起承转合处。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旋律的跌宕有致就在其间。我们来看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景色。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一叶扁舟,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表里俱澄澈”,从天空到湖水,一片透明。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诗人心地纯洁,笔墨才这样干净。
下片“孤光自照”,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肝胆皆冰雪”,冰雪都是洁白晶莹的东西,用来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想起在岭南一年的生活,自问是光明磊落,肝胆照人,恰如那三万顷玉鉴琼田在素月之下表里澄澈。“短发萧骚襟袖冷”这两句又转回来写当前。萧骚,形容头发稀疏短少,好像秋天的草木。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诗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稳泛沧溟空阔。”不管处境如何,自己是拿得稳的。不但如此,诗人还有更加雄伟的气魄:要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请万象作宾客,陪伴我纵情豪饮。最后两句,从博大的形象又收拢回来,说自己已经完全沉醉,忘记这是一个什么日子了,结尾收得很轻松,富有余味。其间感情多次起伏,这就叫顿挫。
【豪放词人之顿挫一面】
4.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乃怀念亡妻之作,试分析诗人是怎样表现千回百转的思念之情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次数:
报名咨询电话: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