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忆--一个家庭经历的高考之路
2006-07-23 20:50:17
来源:新浪网
去年的夏天
说来儿子未进入高三之前,对于孩子参加的高考,是一种没有多少感觉的事。其实如果早就看我这苇观世界的博友和熟悉我的朋友,想来会知道,我那儿子是一个让我放心省心的家伙。而且从小到大走得非常顺利。总感觉儿子只要努力,上个好点的大学,肯定是没有多少问题的。然而真到2005年的夏天,从别人经历的高考身上,我才意识到其实没有什么肯定,这个时候感受到了问题的紧迫和压力。
那是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子,公司的子弟。很小的时候我就认识她,上学比儿子早一届。我住一区时,常在黄昏,见她和一群女孩子就在我住的楼下的林荫道上欢声笑语的跳绳。后来我们搬家离开了这个小区后,夫人非常关心这个孩子,常问我,了解这孩子。再后来,她是公司里第一个考进一中奥赛班的孩子。一中一共办了三届奥赛班,她是奥二届的,儿子和另一个孩子是奥三届。这个孩子在奥赛班的四年成绩比儿子要优秀很多。曾考过地级市语文单科第一名,总分多次位居全市前十名。然而2005年的高考,这孩子不知出了什么意外,考了622分,比一本线同今年的儿子一样,只高25分。对于多数公司子弟说来这也是非常不简单了,可是也许我们对这孩子的期望值高,听说后来那孩子为读一个她喜欢的专业,上了一个并非是211的大学。总感觉可惜。
历经了2005这件别人的高考之后,自然就想到了儿子。那孩子这么优秀也只考了那些分,儿子又会如何?夫人私下总是说儿子在家里对学习不投放精力,天天浪费很多时间做同高考无关的事。于是我也时时感受到了压力。开始操闲心。有时我想假若当时那个女孩子再考一次,一定会比这个分高。甚至我想高考不应该考一次,应该连续考两次计算平均可能才公正吧。说来也是有趣,那孩子现在竟然也是在上海的大学城里读书,那大学同东华好像紧邻。
儿子最烦拿别人说事。人家是人家,自己是自己。于是那段时间,我们从不明说,然而又时常谈起那个孩子,毕竟,曾是小区中孩子里最出名的一个。
儿子的数学很好,语文不错,英语也行,理综一般,但物理还行。就其语文和英语,许多老师都说其语言方面还是非常有潜质的,就是分得不高。我曾提醒过儿子注意,分析总结提高。儿子便用刘翔来辩。我说不过他这歪理。于是只好由他依然故我。这就是儿子,如果说特点,向好里说是有主见执着,向孬里讲,就是固执。
2005年的夏天,儿子班里有不少同学参加了高考,报考中国科大少年班,意外的是这一届一个也没有考上(奥二届曾考上了俩)。儿子压根就没有报名,连试一试都不试。我不知这是儿子的理智还是固执。
(呵呵,今天写的这几段有些太乱,计划下次再写时改变这作法,每一次有个主题吧。下回就说的是关于数学与儿子的故事吧。)
说来儿子未进入高三之前,对于孩子参加的高考,是一种没有多少感觉的事。其实如果早就看我这苇观世界的博友和熟悉我的朋友,想来会知道,我那儿子是一个让我放心省心的家伙。而且从小到大走得非常顺利。总感觉儿子只要努力,上个好点的大学,肯定是没有多少问题的。然而真到2005年的夏天,从别人经历的高考身上,我才意识到其实没有什么肯定,这个时候感受到了问题的紧迫和压力。
那是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子,公司的子弟。很小的时候我就认识她,上学比儿子早一届。我住一区时,常在黄昏,见她和一群女孩子就在我住的楼下的林荫道上欢声笑语的跳绳。后来我们搬家离开了这个小区后,夫人非常关心这个孩子,常问我,了解这孩子。再后来,她是公司里第一个考进一中奥赛班的孩子。一中一共办了三届奥赛班,她是奥二届的,儿子和另一个孩子是奥三届。这个孩子在奥赛班的四年成绩比儿子要优秀很多。曾考过地级市语文单科第一名,总分多次位居全市前十名。然而2005年的高考,这孩子不知出了什么意外,考了622分,比一本线同今年的儿子一样,只高25分。对于多数公司子弟说来这也是非常不简单了,可是也许我们对这孩子的期望值高,听说后来那孩子为读一个她喜欢的专业,上了一个并非是211的大学。总感觉可惜。
历经了2005这件别人的高考之后,自然就想到了儿子。那孩子这么优秀也只考了那些分,儿子又会如何?夫人私下总是说儿子在家里对学习不投放精力,天天浪费很多时间做同高考无关的事。于是我也时时感受到了压力。开始操闲心。有时我想假若当时那个女孩子再考一次,一定会比这个分高。甚至我想高考不应该考一次,应该连续考两次计算平均可能才公正吧。说来也是有趣,那孩子现在竟然也是在上海的大学城里读书,那大学同东华好像紧邻。
儿子最烦拿别人说事。人家是人家,自己是自己。于是那段时间,我们从不明说,然而又时常谈起那个孩子,毕竟,曾是小区中孩子里最出名的一个。
儿子的数学很好,语文不错,英语也行,理综一般,但物理还行。就其语文和英语,许多老师都说其语言方面还是非常有潜质的,就是分得不高。我曾提醒过儿子注意,分析总结提高。儿子便用刘翔来辩。我说不过他这歪理。于是只好由他依然故我。这就是儿子,如果说特点,向好里说是有主见执着,向孬里讲,就是固执。
2005年的夏天,儿子班里有不少同学参加了高考,报考中国科大少年班,意外的是这一届一个也没有考上(奥二届曾考上了俩)。儿子压根就没有报名,连试一试都不试。我不知这是儿子的理智还是固执。
(呵呵,今天写的这几段有些太乱,计划下次再写时改变这作法,每一次有个主题吧。下回就说的是关于数学与儿子的故事吧。)
(责任编辑:yuxue)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专业报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