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训练试题(带答案)1

2017-01-16 15:54:00 来源:高考帮

   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二政治知识点,方便广大网友查阅!希望各位同学,能从中得到想要的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B 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A.秦的统一 B.文字的发明 C.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D.撰写史书

  A 2、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3、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涝涝。洪水图腾蚊龙,烈火架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其中,“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源远流长 B.惟我独尊 C.博大精深 D.独树一帜

  A 4、都江堪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塞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它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一工程说明了

  ①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③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④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具创造性的民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5、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摒弃一切传统思想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体系

  B.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全新面貌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

  D.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A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A.发挥“主心骨”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作用

  B.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 D.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C 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 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8、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下列不能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天道酬勤”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C 9、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广大科研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

  ①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③独立自主、不怕牺牲 ④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由于缺乏传承,我国灿烂瑰丽的文化宝库的“库存”正日益减少。据广西文化部门有关资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有地方剧种18个,到上世纪末,除桂剧、壮剧、彩调剧、粤剧外,其他剧种已难得一见。据此回答10--12题。

  B 10、以前,我国存在许许多多的剧种表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过于繁杂 D.中华文化有包容性

  A 11、不同地方,剧种不同,这表明

  A.文化的区域特征 B.不同地方的民族不同

  C.文化的求同存异 D.文化的实用性特征

  C 12、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我们应该

  A.彻底抛弃传统文化 B.对传统文化全盘继承

  C.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 D.以外来文化代替传统文化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文化消费量存在3 000亿元到4 000亿元的结构性缺口。专家分析,文化产业在强有力需求的带动下,有望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扩大内需的新亮点。据此回答13--14题。

  D 1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①有利于扩大内需 ②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③有利于改善居民的消费结构 ④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 14、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民收人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用于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大。这表明

  A.生产决定消费 B.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D.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A 15、中国江苏网载文指出,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宣传思想战线极为重要的任务。之所以提出上述要求 ,是因为

  A.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能产生巨大力量

  B.先进文化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能够 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深刻的影响

  D.改造落后文化是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A 16、民族精神与民族素质之间的关系是

  A.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B.一个民族的发展只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

  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能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D.在现代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A 17、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表现在

  ①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 分 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 ③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从而推动综合国力提高 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18、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因为

  ①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②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的需要 ③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要求 ④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丰富多彩,是世界上惟一 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是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人类文化最辉煌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中国社会文明发展道路以及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地理结构的影响,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精神。它是中华文化内在特质的集中表现,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据此回答13~17题。

  D 19、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 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一奇迹足以把中华文化同其他文化区别开来,如此悠久的历史,本身就包含了中华文化的许多特质,所以,我们认为中华文化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A.开放的氛围浓郁 B.异彩纷呈 C.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D.源远流长

  A 20、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除了其蕴涵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还主要得益于

  A.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B.它所特有的创新精神,即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C.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特征

  D.多民族的长期统一,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责任编辑:李江涛)

分享“高二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训练试题(带答案)1”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