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城市空间结构同步练习卷3
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二地理知识点,方便广大网友查阅!希望各位同学,能从中得到想要的知识。
二、综合题
12.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反映的是________对城市土地租金、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乙图反映的是城市土地租金的变化,受城市内部________的影响。
(2)甲、乙两图中位于市中心的功能区是________区,该区位于城市中心的原因是什么?
(3)城市中各类经济活动支付租金的能力不同,______的付租能力仅次于商业,所以靠近市中心的位置形成________,该区选择这个区位,既可___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__。
(4)乙图显示,在市中心附近会出现住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图甲中可以看出,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土地租金越来越低;商业区在城市的各功能活动中的付租能力最高。在市中心附近也有交通通达度相对低的地区,这些地区不是商业的最佳区位,可形成住宅区。
答案:(1)距市中心的远近 交通通达度
(2)商业 一方面,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便于客货的集散;另一方面,这里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商业的付租能力又最高。
(3)住宅 住宅区 方便居民上下班 靠近市场,便于购物
(4)远离主要交通干道,通达度低
13.在大多数城市中,商业用地占总城市面积的很少一部分,却是城市主要的繁荣地段。商业区往往交通和通信便利,情报信息汇集迅速,商业和服务业网点集中,为地区居民提供各种商业服务。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上圈出北京著名的商业街。
(2)北京的市中心交通便捷,但未形成商业街,而是保留了天安门广场的原因是( )
①天安门广场在市中心,地价太高 ②北京是中国的古都,应保留历史风貌 ③天安门广场是商业中心 ④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的象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据图分析北京A、B两级商业中心空间分布的特点。
(4)阅读下面的资料,试说明王府井商业区形成的区位因素。
如今的王府井大街,是因明朝时在此修建了10个王府而得名,开始时叫十王府街。明朝中叶,十王府街一带出现了一些官营店铺,有福德店、宝源店等,隶属内务府。外地来京客商大多数要在官店卸货,经官店介绍才能将货物卖给一般店铺商,政府从中征税。
十王府街到清朝更名为王府井大街。从清末到民国期间,亨德利钟表店、大明眼镜店、外国洋行、西服店等相继开业,洋货从这里进入了北京市场。同时这里还出现了一个新的市场——东安市场。
东安市场所在地原是清政府赐给吴三桂的封地,后成了部队养马、跑马之地,并渐渐荒废成空地。清光绪年间,将东安门外御道改修成马路后,路旁摊贩集中到那个废弃的练马场空地上,逐渐形成了东安市场,里面货物琳琅满目。有了东安市场的加盟,王府井商业街实力大增,成为北京最著名的商业街。
解析:第(1)题,北京著名的商业街可根据图例在图上直接找出。第(2)题,由题干可知北京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的象征,保留天安门广场是为了继承和保留城市特色。第(3)题,北京市区有三个A级的商业中心:西单、王府井、前门。北京的A、B两级商业中心除崇文门和菜市口外,其余的都围绕着故宫,形成一个六边形的几何形状。由于北京古都和政治中心的历史背景,一级商业中心并不像其他商业城市那样集中分布在城市的中心地带。第(4)题,分析材料可知,王府井大街的形成与城市历史、人口变化、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因素有关。
答案:(1)画图略。(西单、王府井、前门、东四、西四、崇文门、菜市口等) (2)D (3)除崇文门和菜市口外,其余中心都围绕着故宫,形成一个六边形的几何形状。 (4)历史延续、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居民购买力增强、交通便利、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等。
(责任编辑:李江涛)
分享“高二地理:城市空间结构同步练习卷3”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