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知识点3
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一历史知识点,方便广大网友查阅!希望各位同学,能从中得到想要的知识。
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建立地方机构——废分封,置郡县
秦始皇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还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补充: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就在新兼并的地区设县,后来又在边地设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是县令或县长。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县以下就是乡,乡下面是里。乡、里的领头人,不是朝廷任命的,而是当地自己选出来的,就是村民自治委员会,跟居委会的性质差不多。这种制度就叫中央集权。从皇帝往下,一直到县,一竿子插到底。这个让后来的班主任、班长、课代表、小组长都受益,从学生会到包工队一直都在效仿。
①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呢?(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
在分封制下,被封者的爵位和领地等都是世袭的。他们虽然对上承担一定的义务,但独立性很大,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在中央政权力量衰弱的时候,被分封者就称霸一方,形成割据称雄的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在郡县制下,郡、县长官都是由君主任命,可以随时撤换或调动,郡、县两级政府都是中央的派出机构,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个人手中。郡县制的推行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
(责任编辑:李江涛)
分享“高一历史: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知识点3”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