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基础知识整理辛亥革命
(一)革命背景
1.政治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2.经济背景:甲午战争后,________________得到初步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答案:民族资本主义
3.思想基础: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4.组织基础:兴中会等民主革命团体的建立。
(二)主要过程
1.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
(1)政治纲领:“________,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阐发为________)。
答案:驱除鞑虏 三民主义
(2)意义:革命有了统一组织领导,推动全国革命进入新阶段。
2.武昌起义(1911年)
(1)概况:1911年10月10日爆发,成立__________,定国号为“__________”。
答案:湖北军政府 中华民国
(2)影响:10多个省响应并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3.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元旦)
(1)概况:定都________,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以________为国旗。
答案:南京 五色旗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4.清帝退位(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912年3月)
(1)主要内容:
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国内各民族人民一律平等。国民享有基本自由和权利。
③规定________体制和__________(针对袁世凯)。
(2)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________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答案:(1)③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2)资产阶级
6.革命受挫(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三)历史意义
1.性质: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______________。
答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____________,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答案:(1)君主专制制度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民主共和
疑难解析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1)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国民享有基本民主权利,体现出新生政权对“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启蒙思想基本原则的尊重和实践。
(3)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从而保证资产阶级民主。责任内阁制体现了资产阶级力图通过法律形式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愿望和要求。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体现出民主化、法制化潮流,成为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中的一座丰碑。
2.客观评价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
(1)辛亥革命失败说。理由是:
①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
②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赶走外国侵略者、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
(2)辛亥革命胜利说。理由是:
①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革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完成了这一阶段的历史任务,而且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3)既成功又失败说。理由是:
①从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民主和自由的权利等方面看,辛亥革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②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等方面看,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
(责任编辑:康彦林)
分享“高一历史:必修一基础知识整理辛亥革命”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