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基础知识整理鸦片战争(1840—1842年)

2016-11-02 18:46:52 来源:逍遥右脑记忆网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背景

  (1)西方:________的进行,积极对外扩张(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经济上________占主导;对外实行________政策;思想上闭目塞听、妄自尊大。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导火线是1839年的________)。

  3.目的:鸦片贸易合法化;打开中国市场(根本目的)。

  4.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5.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________》(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等。

  (1)主要内容:①割________给英国。②赔款2 100万银元。③开放________、厦门、福州、宁波、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

  (2)1843年签订附件:攫取____________、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6.影响

  (1)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________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人民肩负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

  (3)中国进入________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答案:1.(1)工业革命 (2)自然经济  闭关锁国

  2.虎门销烟

  5.南京条约 (1)①香港岛 ③广州 上海

  (2)领事裁判权

  6.(1)半殖民地半封建 (3)旧民主主义

  拓展提升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疑难解析

  1.运用多元史观解读鸦片战争

  (1)革命史观: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现代化史观: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3)整体史观:打破了中国“闭关”的局面,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社会史观:西式服饰、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

  (5)文明史观:西方先进的文明传入中国。

  (责任编辑:康彦林)

分享“高一历史:必修一基础知识整理鸦片战争(1840—1842年)”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