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辅导:力的作用知识讲解(3)

2016-10-21 13:24:10 来源:网络综合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

  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m=μsFN。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必须注意: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仅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不能认为在这两个分力方向上有两个施力物体。

  矢量与标量

  既要由大小,又要由方向来确定的物理量叫矢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

  矢量由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标量用代数方法运算。

  一条直线上的矢量在规定了正方向后,可用正负号表示其方向。

  思维升华——规律?方法?思路

  一、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物体的受力情况不同,物体可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主要是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与周围物体的接触情况来考虑。具体的方法是:

  1.确定研究对象,找出所有施力物体

  确定所研究的物体,找出周围对它施力的物体,得出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1)如果所研究的物体为A,与A接触的物体有B、C、D……就应该找出“B对A”、“C对A”、“D对A”、的作用力等,不能把“A对B”、“A对C”等的作用力也作为A的受力;

  (2)不能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可通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研究的对象上;

  (3)物体受到的每个力的作用,都要找到施力物体;

  (4)分析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后,要检查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出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等),否则会发生多力或漏力现象。

  (责任编辑:卢雁明)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分享“高一物理辅导:力的作用知识讲解”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